[发明专利]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8409.7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7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艳;魏帆;苑稣文;崔博宇;王富铎;张燕飞;郭霖;郭崇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衬 不锈钢 复合管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将碳钢基管(1)和内衬双相不锈钢管(2)复合连接,得到复合管;所述碳钢基管(1)套装在内衬双相不锈钢管(2)外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二、在步骤一中所述复合管的端部由外至内机加工去除一段内衬双相不锈钢管(2)使机加工后的复合管的内衬双相不锈钢管(2)的端部形成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步骤三、在步骤二中去除一段内衬双相不锈钢管(2)后裸露在外的碳钢基管(1)的内侧由外至内机加工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步骤二中所述斜面之间为圆弧过渡;
步骤四、在氩气保护下,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在所述斜面与碳钢基管(1)的连接处进行打底焊形成打底焊层(3),打底焊采用的焊丝为ERNiCrMo-3焊丝;打底焊采用两层焊接,第一层焊接的焊接电流为140A~170A,焊接电压为10V~15V,第二层焊接的焊接电流为150A~180A,焊接电压为10V~15V;
步骤五、在氩气保护下,采用自动氩弧焊在步骤四中所述打底焊层(3)外侧进行堆焊形成堆焊层(4),然后对所述堆焊层(4)的内壁和外端部进行机械加工,使得堆焊层(4)的内壁与内衬双相不锈钢管(2)内壁平齐且堆焊层(4)的外端部与碳钢基管(1)的端部平齐,得到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所述堆焊采用的焊丝为ERNiCrMo-3焊丝,堆焊采用两层多道次焊接,第一层焊接的焊接电压为13V~18V,第一层焊接中第一道次的焊接电流为240A~270A,其余道次的焊接电流为250A~270A,第二层焊接的焊接电流为250A~280A,焊接电压为13V~18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复合连接的方法为爆燃复合、液压复合或旋压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斜面的内端部与碳钢基管(1)外端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3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环形凹槽沿复合管径向的深度H为1mm~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第一层焊接所用焊丝的直径为1.2mm,第二层焊接所用焊丝的直径为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第一层焊接的焊接热输入量为1.0kJ/mm·min~1.2kJ/mm·min,焊接速度为70mm/min~80mm/min,第二层焊接的焊接热输入量为0.8kJ/mm·min~1.0kJ/mm·min,焊接速度为90mm/min~100mm/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ERNiCrMo-3焊丝的直径为1.1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第一层焊接中第一道次的焊接热输入量为0.5kJ/mm·min~0.64kJ/mm·min,其余道次的焊接热输入量均为0.5kJ/mm·min~0.65kJ/mm·min,第二层焊接中各道次的焊接热输入量均为0.55kJ/mm·min~0.69kJ/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84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水泥砖炉的炉内轨道机构
- 下一篇:一种余热回收坩埚式熔铝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