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526388.3 申请日: 2015-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5075667B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发明(设计)人: 冯繻亿;吴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藏宝虫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6 代理人: 何新平
地址: 610200 四川省成***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海拔 地区 人工 培育 冬虫夏草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准备:

挑选完整新鲜野生虫草,用无菌水冲洗过夜后,在洁净工作台剥开虫体部分,勾取里面菌丝培养,依生长情况,培养90-120天后,低温、光照的条件在培养基斜面上长出子实体,选择符合要求的子实体进行纯化扩培,经分子鉴定确定为菌种无误后进行生产发酵扩大;

(2)寄主工程:

1)在野外采集的第一代虫蝙蝠蛾蛹用滤纸保湿培养,羽化为成虫后,经形态鉴定其物种,成虫安排在羽化帐中,羽化帐底部铺腊纸,在蜡纸上放入树枝,以便成虫攀附产卵;产卵后将卵收集,将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其中采用常规滤纸保湿方法保持卵的湿度,培养温度为12-15℃,培养时间为28-40天;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待卵孵化后模拟高山草甸环境饲养幼虫,养虫的基质层以草炭土、泥炭土、沙土、蛭石为主,含水量35-40%;基质层用于模拟高山环境用腐殖土;用于养虫的外部环境为低温高湿环境,温度约为14℃,空间湿度约为50%,卵期和蛹期及成虫饲养空间湿度为90%;每个养虫盒饲养100条虫;

(3)世代循环:

按上述方式饲养后的第二年的3-6月翻开基质,可发现第二代蛹,按雌雄分开饲养,饲养基质层与在前的基质层相同,方便以后进行雌雄配比羽化交尾,养蛹湿度比养虫的湿度大,为60%,空间湿度每天用造雾器喷2次水雾,保持土壤和空间湿度,进行二代虫的饲养,依此方法可进行世代循环;

(4)侵染工程:

采用下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方法一:用第一步分离确定之菌种进行常规发酵培养,用得到菌丝用300目滤网过滤,将滤网上的菌丝倒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打碎机捣碎,再用100目过滤网过滤,保留滤液作为侵染液,此时的侵染液中含有液体发酵的孢子和菌丝段,拌入养虫基质层第三层沙土层中,利用幼虫食入肠道或者接触表皮气孔达到侵染的目的;

方法二:利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用针刺侵染装置进行针刺侵染,所述进行针刺侵染针筒的外侧壁上设有针头容纳盒,针筒的头部设有针头,针头上包裹硅胶垫,针头露出硅胶垫的长度为1.3-1.6mm,针头的直径为0.15-0.3mm;用发酵液颜色为棕黄色或者黄黑色的发酵菌丝经过300目滤网或者miracloth过滤、将滤网上的菌丝倒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打碎机捣碎,再用两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用低温离心机在4℃下离心30分钟,离心机转速为10000转/分钟;离心后发现离心管底部为菌丝饼状或团状,最上面一层为几乎是纯水,用针头抽取菌丝饼或团之上、纯水层之下的中间层液体,作为针刺侵染液;采用手动的方法,针刺蝙蝠蛾幼虫,针刺时的深度把握,以硅胶垫的头部轻触为准;

(5)人工培养出草:

侵染后幼虫在第二年2月以后会陆续出现僵死虫,翻开基质收集僵虫,表面用75%酒精快速消毒,编号后栽在与除开饲料层养虫环境相同的基质中,湿度约为50%,放在培养箱中,模拟高山环境,昼夜变温,其中采用日光灯照射8-9小时,温度控制在15℃-17℃之间,晚上温度控制在3℃-4℃之间,无日光灯照射,时间为15-16小时,待有微微出草时,每天中午采用波长275-420nm的紫外线照射处理10分钟,培养直至出草到适当高度后取出,即得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编号为(2015)微检字第032号的菌种,所述菌种编号为KD2B201的中国被毛孢菌株,且能经过经低温、光照条件在培养基斜面上长出子实体的菌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的第一层为以草炭土和泥炭土腐殖质较高的腐殖质层,第二层为饲料层,第三层以沙土为主,最下层以蛭石为主;将湿度调节好的各层基质分别放置3个月,此时基质微生物环境稳定,再配制基质层用于幼虫饲养,所述基质层铺设厚度为2-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日光灯光照强度为8000l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幼虫的饲料为珠芽蓼、圆穗蓼、胡萝卜和甘露子的混合饲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藏宝虫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藏宝虫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63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