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生产正丁醇的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531354.3 申请日: 2015-08-26
公开(公告)号: CN105062942B 公开(公告)日: 2020-04-14
发明(设计)人: 赵云鹏;赛尼·莫卡西;姜中人 申请(专利权)人: 逢甲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1 分类号: C12N1/21;C12P7/16;C12R1/19
代理公司: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董科
地址: 中国台湾台*** 国省代码: 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可生产 丁醇 菌株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一种可生产正丁醇的菌株,属于大肠杆菌且包括:一丙酮丁醇梭杆菌的hbd基因、一丙酮丁醇梭杆菌的crt基因、adhE2基因、phaA基因、一齿垢密螺旋体的ter基因、一酿酒酵母的fdh1基因、一启动子PλPL、一操作子lacO。启动子PλPL为镶嵌于菌株的染色体,以调控染色体上的zwf基因、pgl基因、udhA基因、以及aceEF基因操纵组‑E354K点突变的lpdA基因,操作子lacO为镶嵌于菌株的染色体,以调控色体上的gltA基因,且菌株缺少pgi基因、ldhA基因、pta基因、adhE基因、frdA基因。

技术领域

发明关于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建构的菌株,且特别关于一种可生产正丁醇的菌株及其应用。

先前技术

石化产业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石化燃料价格不断上涨、存量日趋减少与对环境造成的伤害逐日严重已局限这项产业的发展。因此,确实有必要开发更多再生且环保的燃料,利用生物过程制造化学制品便应蕴而生。一般而言,生物所制造的化学制品多为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以NADH与NAD+为辅因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当NAD+作为电子接受者时,醣类代谢会伴随NADH产生。之后,于NADH存在下还原醣类代谢中间物而再次产生NAD+。于大肠杆菌内,此种还原反应通常会产生乙醇、乳酸、琥珀酸。故,维持NADH与NAD+间的氧化还原平衡乃是确保微生物发酵持续的关键。

梭菌属(Clostridium)的正丁醇制造为微生物发酵的典型例(Jones and Woods1986)。这种发酵制造分成二阶段:产酸(acidogenesis)与产溶剂(solventogenesis)(Leeet al.2008)。产酸时,梭菌属会发酵葡萄糖而产生乙酸、丁酸。产溶剂时,梭菌属于再吸收这些有机酸的同时制造丙酮、正丁醇与乙醇为最终产物。依这种合成路径,自葡萄糖直接合成正丁醇会导致NADH/NAD+氧化还原失衡,主因在于此合成路径所需的NADH较于醣解途径所产生的NADH多。正丁醇为一可替代的燃料,且就能量密度、蒸气压、吸湿性而言,正丁醇优于乙醇(Mussatto et al.2008)。以特定比例混合正丁醇与汽油后,此混合物可作为交通运输的燃料,并直接使用已存在的输油管运输。上述性质让微生物所制造的正丁醇极受业界注目。

目前已有许多于不同菌种内制造正丁醇(Atsumi et al.2008、Bhandiwad etal.2014、Berezina et al.2010、Lan and Liao 2011、Nielsen et al.2009、Steen etal.2008、Tong et al.2014)的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可行,但因其正丁醇的产量低而无法普及。大肠杆菌已广泛作为生物科技的工具以用来制造高价值的化学制品和生物燃料。于引用梭菌属的合成途径至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制造正丁醇将大有可为。即使如此,胞内氧化还原状态仍旧为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后,此问题透过增加大肠杆菌内的NADH量获致解决(Lim at el.2013、Shen et al.2011)。然而,这些现有技术所用的TB培养基(成分为:1.2g/L胰化蛋白(tryptone)、24g/L酵母萃取物、2.31g/L磷酸二氢钾(KH2PO4)、12.54g/L磷酸氢二钾(K2HPO4)、4mL/L甘油)价格不斐,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发明内容

调控一种特殊大肠杆菌内NADH含量可提升正丁醇的产生,且引用梭菌属的CoA依赖合成途径至此菌株内。这种调控为透过修饰菌株的中心代谢途径完成的,包含有:(1)将丙酮酸导入乙酰辅酶A;(2)放大五碳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athway);(3)将醣解通量引导至五碳糖磷酸途径;(4)自柠檬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cycle,TCA cycle)转向乙酰辅酶A。如此一来,此菌株可培养于外加葡萄糖的M9Y培养基(含有M9盐类与酵母萃取物)并有效地制造正丁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逢甲大学,未经逢甲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1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