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6049.3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9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巨广;李伟;王健强;汤东华;成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14 | 分类号: | B21D19/14;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5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拐角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拐角包边机构,更具体地说是应用于汽车白车身滚边工艺中的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车型的更新换代更加频繁,各汽车制造商迫切需求高柔性、高节拍的生产线。机器人滚边技术具有柔性高、作业面积小等特点,在汽车门盖装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凸边曲率较大和车门拐角处,由于机器人滚边属于局部变形,所以滚边效果并不稳定,极难控制,会破坏拐角棱线,产生尖点、波浪、翘曲变形等缺陷。因此在机器人滚边工艺中门盖拐角处通常采用半包边或不包边的形式。但这种包边形式容易造成密封胶失效,发生雨水渗透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以期能够减小包边尖点、波浪和翘曲变形,使门盖拐角处的内外板也可以进行包边,并达到预设包边状态,从而保证门盖的密封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的特点是:
在底座的一端设置为下台阶面,在所述下台阶面的两侧分别设置耳轴支撑块;气缸的气缸座通过销轴铰接于耳轴支撑块上,并可绕耳轴支撑块摆动,用于提供驱动力;
压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压刀安装块前端面上,所述压刀安装块的尾部通过销轴与气缸的活塞杆杆端铰接;压刀的工作面设有与工件闭角数模相匹配的型面;
位于底座的两侧对称设置平行四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是由一对平行设置的连杆、压刀安装块以及底座共同构成,所述连杆的底端铰接在底座的侧部,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压刀安装块的侧部,利用所述气缸的推动作用驱动压刀的包边动作。
本发明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的特点是也在于:在所述压刀安装块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侧部挡块,所述压刀限位在所述侧部挡块之间。
本发明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的特点是也在于:在所述压刀安装块的顶面设置一高于压刀底面的凸台,位于所述压刀的尾部端面与凸台前端面之间加装前后调整垫片,位于所述侧部挡块和压刀安装块的侧面之间加装左右调整垫片,位于所述压刀的底面与压刀安装块的顶面之间加装高度调整垫片。
本发明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的特点是也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侧部通过支架板固定设置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在所述连杆的外侧固定设置感应板,压刀完成包边的动作状态是以感应板和处在对应位置上的第二接近开关检测获得;压刀退回在等待位的动作状态是以感应板和处在对应位置上的第一接近开关检测获得;所述气缸是以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的检测信号形成气缸的驱动信号。
本发明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的特点是也在于:所述压刀在等待位的工作状态与完成包边的工作状态之间的运动轨迹是压刀保持为水平的状态在竖直面内移动过的弧形轨迹,所述弧形轨迹的弓面向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拐角包边属于整体变形,包边效果稳定,成型性良好;
2、本发明包边压刀的三个方向可调,能适应现场的复杂情况,消除加工误差,保证包边的准确性。
3、本发明收缩状态与打开状态空间距离大,可减少机器人滚边的干涉性。
4、本发明可以缩短滚边工具在尖角处的滚边时间,提高生产节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压刀等待位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刀包边起始位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完成包边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支架板,3第一接近开关,4第二接近开关,5感应板,6压刀,7侧部挡块,8压刀安装块,9连杆,10气缸,11耳轴支撑块,12前后调整垫片,13左右调整垫片,14高度调整垫片,15外板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汽车门盖拐角包边机构的结构设置为:
在底座1的一端设置为下台阶面,在所述下台阶面的两侧分别设置耳轴支撑块11;气缸10的气缸座通过销轴铰接于耳轴支撑块11上,并可绕耳轴支撑块11摆动,用于提供驱动力;
压刀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压刀安装块8前端面上,所述压刀安装块8的尾部通过销轴与气缸10的活塞杆杆端铰接;压刀6的工作面设有与工件闭角数模相匹配的型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60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孔模
- 下一篇: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剂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