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3183.6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豆乃远;万文华;刘宪民;王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东大中天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7/06;C21C7/10;B22D11/111;C21D8/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 | 代理人: | 郑云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常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结构 圆钢 高效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的生产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高铝合金结构钢的铝含量极高,高达0.70-1.20%,通常属于含铝氮化钢类别,经渗氮处理后,钢的氮化层中形成氮化铝层,依据氮化铝的弥散硬化作用可以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和强度,从而获得坚硬、耐磨、抗腐蚀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常规武器及机械制造业上的管坯发动机气钢套,注塑机的螺杆和套筒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仅注塑机行业的国内外年需求量已高达20万吨以上,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军工行业的大力扶持,其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现场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当常规钢种的铝含量达到0.025%以上时,连续浇铸过程中容易堵塞水口,而高铝合金结构钢的铝含量为常规冷镦钢的40倍左右,是目前最难连铸的钢种之一,由于铝具有极易氧化、熔点低(660℃)、比重小(2.68g/cm3)等特点,造成高铝合金结构钢在冶炼时铝不易加入、收得率很不稳定;同时,高铝合金钢在生产过程中,渣中氧化硅易于还原,钢液中铝易于氧化,硅、铝成份波动较大,成份控制较为困难,并且钢液容易发生二次氧化,有一部分氧化物未能上浮而滞留在钢水中,从而造成水口堵塞,造成絮流,对连浇和钢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危害。
21世纪以来,国内通常采用电炉→模铸工艺生产高铝合金结构钢,部分厂家甚至采用电渣重熔的工艺技术,劳动生产率和成材率相对较低,产品质量相对较差。近期,国内相关生产厂家开始逐步采用电炉→LF炉外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工艺代替电炉→模铸工艺生产,但铝的吸收率和连浇炉数均没达到理想状况,尚未达到高效批量生产阶段,仍存在一些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①连浇过程容易出现结瘤现象,连浇炉数多为5炉左右;②铝的收得率不稳定,通常铝的收得率仅为75%左右;③盘条的纯净度不高,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种类、气体含量等出现超标现象;④硅、铝成份波动较大,成份控制较为困难;⑤表面质量不理想,造成质量极不稳定,因此,这些技术难题大大困扰着高铝合金结构钢生产厂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技术难题,通过合理选择工艺路线、合理设计工艺参数和合理选择铝的加入时机等手段,提供了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并且能够确保铝的吸收率高,达到95%以上;钢的纯净度极高;可浇性好,不需要进行钙处理,可连浇12~15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圆钢的表面质量良好,且质量稳定,完全满足国内外高铝合金结构圆钢客户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工序、LF精炼工序、VD真空精炼工序、大方坯连铸工序和轧制工序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1)转炉冶炼采用优质铁水,终点[C]控制在0.20%~0.30%,终点[P]≤0.010%,出钢过程采用滑板挡渣操作,严禁下渣出钢,出钢时间为3~5min,
由碳氧浓度积可知,出钢碳较高,钢水中的自由氧含量将大大降低,减轻了后续脱氧压力,大大减少了脱氧产物的生成,
作为优选,步骤(1)的采用优质铁水作为炼钢原料,要求[Si]:0.30%~0.70%、[P]≤0.10%、[S]≤0.020%,温度T≥1310℃,出钢温度为1630~1670℃;
作为优选,出钢1/4时随钢液依次加入脱氧剂电石和铝块,其中加入量为:电石90~120Kg/炉、铝块160~200Kg/炉;
加入电石和铝块进行预脱氧,可降低钢液中的氧含量,先加入电石,减少了脱氧产物氧化铝的生成量,进而减轻了后续氧化产物上浮的压力;
(2)LF精炼炉密封良好,确保炉内还原性气氛,精炼加入适量电石和铝粒进行钢渣界面脱氧,前期、中期进行底吹大氩气量搅拌,精炼后期、末期底吹适当调小氩气量,喂铝线调铝至0.09%-0.11%,硅按中下限控制,防止真空高铝渣回硅,精炼完成后迅速转入VD炉真空精炼工序,
步骤(2)中所述电石的加入量为50~70kg/炉,铝粒加入量为40~60kg/炉;所述精炼前期、中期底吹大氩气量搅拌压力1.1~1.3MPa,流量350~450NL/min,精炼后期、末期底吹大氩气量搅拌压力0.9~1.1MPa,流量250~350NL/min,所述喂铝线量为350~400m/炉。
步骤(2)中加入铝粒的目的是为了对钢水进行深脱氧,且脱氧产物在大氩气量的搅拌下,可有效促进脱氧产物上浮,
加电石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钢渣界面脱氧,电石中的钙与钢液中的氧、氧化产物生成复合脱氧产物经氩气搅拌进入渣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东大中天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东大中天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3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强度光亮捆带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炉炉前除尘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