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异质结PIN电光调制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2937.2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3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松;薛斌;李连碧;张国青;宋立勋;翟学军;朱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15 | 分类号: | G02F1/015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异质结 pin 电光 调制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异质结PIN电光调制器结构,包括有N‑Sub型衬底,N‑Sub型衬底的上部设置有SiO2埋层,SiO2埋层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P+阱区、N+阱区,P+阱区、N+阱区之间设置有本征N型锗硅调制区,P+阱区的上部设置有第一电极,N+阱区的上部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本征N型锗硅调制区及第二电极的上部覆盖有SiO2覆盖层。本发明的双异质结PIN电光调制器结构是一种高载流子注入,低调制功耗的PIN电光调制器,可代替常规硅基PIN电光调制器结构,在电光调制时能够获得更小的调制功耗,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减小了光电集成中电学元件的比重,便于光电集成向更小尺寸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异质结PIN电光调制器结构。
背景技术
硅基电光调制器是一种利用电光效应、热光效应、等离子色散效应等方式来改变光波导折射率的微纳调制器。对于现有的光电子器件而言,其横截面尺寸都在微米数量级,长度则达到几个厘米;由于尺寸较大,不能满足大规模光光子集成的要求。
随着光电子工艺的进步,硅基调制器已进入了微纳尺寸,硅基电光调制器能够传输单模光波,具有速度高、损耗低及尺寸小的优点,并且与集成电路制作工艺相兼容,如今已经成为了硅基光电子器件的核心。
等离子色散效应是通过改变光波导中的自由载流子浓度,从而引起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改变,硅基材料的等离子色散效应十分显著,能够实现高速的光波导调制,是目前硅基电光调制器的主要工作基础。
现有的硅基电光调制器结构主要有三种:PIN结构、PN结构和MOS电容结构;其中,PIN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调制效率高,易于工艺实现等特点,因此采用该结构的硅基电光调制器较多;但是,PIN结构是一种直流注入的工作方式,在调制的同时也增加了器件的调制功耗,如何降低器件的调制功耗一直是基于PIN电学调制结构的硅基电光调制器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异质结PIN电光调制器结构,不仅能大幅度提高调制器中调制区的载流子浓度,还能减小调制电压、降低调制功耗。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异质结PIN电光调制器结构,包括有N-Sub型衬底,N-Sub型衬底的上部设置有SiO2埋层,SiO2埋层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P+阱区、N+阱区,P+阱区、N+阱区之间设置有本征N型锗硅调制区,P+阱区的上部设置有第一电极,N+阱区的上部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本征N型锗硅调制区及第二电极的上部覆盖有SiO2覆盖层。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P+阱区的掺杂浓度为1×1019cm-3~1×1020cm-3,掺杂剂为B离子,P+阱区的高度为0.17μm,宽度为0.1μm~1μm。
N+阱区的掺杂浓度为1×1019cm-3~1×1020cm-3,掺杂剂为P离子,N+阱区高度为0.17μm,宽度为0.1μm~1μm。
本征N型锗硅调制区采用锗硅材料制成,其掺杂浓度为1×1015cm-3,掺杂剂为P离子,本征N型锗硅调制区的中心高度为0.22μm,两侧高度为0.17μm,上部宽度为0.4μm~0.6μm,下部宽度为1μm~1.8μm。
SiO2覆盖层的高度为0.5μm~1μm,宽度为1.2μm~3.8μm。
SiO2埋层的高度为0.5μm~1μm,宽度为1.2μm~3.8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2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撑销及吸附机台
- 下一篇:显示屏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