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形激光三维扫描的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69011.6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6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杰;朱铮涛;钟宗余;陈君政;陈思;陈晖;欧伯仲;王仕波;王黄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54 | 分类号: | G01N21/954;G05D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环形 激光 三维 扫描 管道 缺陷 检测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环形激光三维扫描的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属于基于环形激光三维扫描的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是针对管道内壁的检测所研制的一种特种机器人,它综合了智能移动载体技术和环形激光三维扫描建模技术,视觉检测技术。这类机器人能进入人所不及、人力所限的复杂多变的非结构管道环境中,通过携带的检测装置,对工作中的管道进行在线检测,以保障管道的安全和畅通无阻地工作。特别是针对穿越河流、铁路、道路的特殊管道或埋地管道的重要部位进行有选择的检测时,管道检测机器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主流的管道检测方式是采用轮式或履带式机器人依靠重力贴附在管道底部行走,搭载摄像机、照明装置以及其它设备,拍摄获取管道内部图像再加以肉眼判断,确定管道内部缺陷类型、尺寸和位置,此方法准确率和精度均不高且难以实现自动化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环形激光三维扫描的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本发明不仅能提高激光检测的准确度,同时可自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基于环形激光三维扫描的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包括有激光源、第一连接件、CCD摄像头、机架主体、支撑件、驱动电机、变速齿轮传动副、螺旋传动副、螺母滑块、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履带行走部件,其中激光源套装在第一连接件所设中空腔体的一端,CCD摄像头套装在第一连接件所设中空腔体的另一端,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机架主体的一端,支撑件装设在机架主体的另一端,驱动电机安装在支撑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变速齿轮传动副的主动齿轮,螺旋传动副中的丝杆与变速齿轮传动副的从动齿轮的转轴连接,螺旋传动副中的螺母滑块安装在机架主体上,且螺母滑块与平行四边形机构中的运动件连接,平行四边形机构中连架杆铰装在机架主体上,履带行走部件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杆连接。
本发明激光源、第一连接件、CCD摄像头组成图像采集系统;驱动电机驱动变速齿轮传动副运动,变速齿轮传动副的从动齿轮与丝杆同轴安装,丝杆与螺母滑块组成螺旋传动副,螺母滑块与平行四边形机构连接,履带行走部件与平行四边形机构组成自适应管道直径的三足机器人;图像采集系统安装固定在机架主体组成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使用伸缩式三足小车代替传统的两足小车,使小车在管道内行驶更为平稳,避免管道内壁裂缝或异物影响小车的行进,提高激光检测的准确度,同时可自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
2)本发明使用了锥形激光等结构光代替自然光,减少不同管道材质和环境对光源的影响,使扫描获取信息更为准确;
3)本发明使用了激光三维扫描重建模型的方法,能通过算术合成等方法合成出管道内部的轮廓,进而准确判断缺陷所在的位置。
本发明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基于环形激光三维扫描的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图像采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缺陷检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三组履带行走部件彼此之间间隔120度角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环形激光三维扫描的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包括有激光源1、第一连接件2、CCD摄像头3、机架主体5、支撑件6、驱动电机7、变速齿轮传动副、螺旋传动副、螺母滑块10、平行四边形机构11和履带行走部件12,其中激光源1套装在第一连接件2所设中空腔体的一端,CCD摄像头3套装在第一连接件2所设中空腔体的另一端,第一连接件2固定在机架主体5的一端,支撑件6装设在机架主体5的另一端,驱动电机7安装在支撑件6上,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安装有变速齿轮传动副的主动齿轮,螺旋传动副中的丝杆9与变速齿轮传动副的从动齿轮8的转轴连接,螺旋传动副中的螺母滑块10安装在机架主体5上,且螺母滑块10与平行四边形机构11中的运动件连接,平行四边形机构11中连架杆铰装在机架主体5上,履带行走部件12与平行四边形机构11的连杆连接。另外,为确保上述螺母滑块10的运动自如,机架主体5上设有供螺母滑块10移动的凹槽,与平行四边形机构11连接的螺母滑块10能沿着凹槽移动。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件2为中空套筒,中空套筒内壁为圆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90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