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供电型高速列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69730.8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8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鹤;张欣;杨庆新;张献;薛明;章鹏程;苏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B61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供电 高速 列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电力列车在低速运行状态下,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之间的接触相对平稳,通常能够正常受流。然而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弓网关系将受到摩擦、离线、振动、电弧和环境等多方面挑战,持续稳定的高速受流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研究高速列车无线供电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发明对于高速列车拓展了一种新的供电方式,能量的发送线圈沿轨道悬空架设于车身之上,接收线圈在车身顶部,能量从上往下传递。本发明代替了受电弓与接触网滑动取电的传统方式,允许存在数十厘米的工作间隙,提高了绝缘强度,避免了弓网电弧频繁出现及高速移动时材料磨损等诸多问题,从而显著提高受流质量。如果本发明应用于实践,将是高铁供电方法革命性突破,对高铁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能传输方式主要是以导线为介质的电能传输,这种方式不仅破坏了人们生活的美感,而且由于存在老化、摩擦、磨损、易产生火花等问题,影响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缩短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传统的有线输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不再满足一些特殊应用场合的需求,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ElectricityTransfer)方式的出现弥补了以上不足。无线输电技术始于1889年的尼古拉·特斯拉的研究,多年来国内外的科学家执着地开展了很多探索研究工作,但进展较为缓慢。无线输电技术作为新的电能储存和传输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电力系统、能源交通、生物医疗、通讯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按照应用场合的不同,无线电能传输主要分为电磁波辐射式、电磁感应式、磁耦合谐振式三种传输方式。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交通运输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高速轨道作为首要的运输载体。国务院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使我国高速铁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迅猛发展。2012年,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其中指出中国要在2015年建成“四横四纵”的高铁运输网络,3个城际快速客运高铁系统,建设周边的延伸线、辅助线和联络线。预计2015年中国将具有接近2万公里的高铁总里程。我国的高速铁路系统以崭新的面貌,与日本新干线N70系与E5系、法国TGV和德国ICE系一起成为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典型代表。国内以及国外的高速铁路在建设中和运营中的经验表明了高速铁路具有五大特点: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平顺性、高精确度等。处理好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关系,解决高速下列车稳定受流,是保证“五高特点”能够实现的必要途径。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状态下,摩擦、离线、振动、打弧和自然环境等等都会给弓网关系带来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显而易见是制约高铁列车迅速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向高铁列车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无线供电方式向高速电力机车进行供电,可以避免由于受电弓滑板在接触网导线上滑动取电而造成的材料磨损与弓网电弧问题,实现向高速列车稳定、可靠的提供驱动电源,显著提高受流质量,对促进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无线供电技术的高速列车系统,设置有整流滤波部分(1)将普通的市电220V电源输入的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斩波调功部分(2)用于将整流滤波部分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适应负载功率要求的交变电流,相当于调节功率的作用;高频逆变部分(3)应用功率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的电流;高频谐振部分(4)使能量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频率达到平衡;能量发送线圈(5)将高频电流转化为高频磁场;能量接收线圈(6)将高频磁场转化为交流电流;整流滤波部分(7)将电磁场接收线圈(6)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为电压值恒定的直流电,进而将直流电调制成所需频率的交流电,最终将交流电输出到列车模型(9)下的负载电机(8);电磁屏蔽模块(10)将多余的磁场束缚在其中,以便减少涡流损耗的产生。
所述的整流滤波部分(1)由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两部分组成,整流部分用二极管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同时滤波电路串联在整流电路用以消除高次谐波,输出恒定电压的直流电。
所述的斩波调功部分(2)由IGBT完成,用于将整流滤波部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适应负载功率要求的交变电流,输出电压的大小取决于控制器的PWM(16)输出。
所述的高频逆变部分(3)由桥逆变电路组成,其控制端也由控制器的PWM(17)完成,全桥逆变电路的开关频率固定,与发射线圈(5)的谐振频率一致。
所述的高频谐振部分(4)采用的是串联谐振,使能量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频率达到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9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灌胶溢出的接线盒
- 下一篇:锂电池光储发电系统升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