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6357.9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7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予;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汉康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梁柱 节点 置换 超前 加固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制作第一阶段抱箍结构:
a1、在承台长边所在面上沿承台短边方向钻若干水平状的通孔,通孔呈多层排列,每一层包括两平行的通孔,所有通孔的位置均在柱底部竖向钢筋外侧;
a2、向每一个通孔内穿入锚杆,同一层的两锚杆端部之间的承台混凝土外表粘贴固定抱箍钢板,抱箍钢板与同一层的两锚杆相固定;
a3、对锚杆进行张拉,张拉后向通孔内注浆,注浆压力达到设定要求后,注浆结束,完成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制作;
B、制作第二阶段抱箍结构:
b1、确保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完整,凿除第一阶段抱箍锚杆外侧的承台混凝土;
b2、在承台凿出的面上沿承台原长边方向钻若干水平的通孔,通孔呈多层排列,每一层包括两平行的通孔,通孔的位置均在柱底部竖向钢筋外侧;
b3、向每一个通孔内穿入锚杆,同一层的两锚杆端部之间的承台混凝土外表粘贴固定抱箍钢板,抱箍钢板与同一层的两锚杆相固定;
b4、对锚杆进行张拉,张拉后向通孔内注浆,注浆压力达到设定要求后,注浆结束,完成第二阶段抱箍结构制作;
C、拆除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并凿除第二阶段抱箍结构锚杆外侧的承台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抱箍结构的通孔和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通孔在竖向上分别呈等间距排列,第一阶段抱箍结构的每一层的两通孔在竖向上对齐,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每一层的两通孔在竖向上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孔竖向的间距控制在100-200mm,抱箍钢板的竖向宽度为50-100mm,注浆的压力控制在0.3-1.0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抱箍结构最上侧的通孔处于承台最上侧的位置并与承台上的横梁相贴近,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最上侧通孔低于第一阶段抱箍结构最上侧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凿除锚杆外侧的承台混凝土后要进行磨平,磨平至露出锚杆并与柱底部外侧面相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磨平的表面与锚杆的外表之间的距离为5-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穿入锚杆及固定抱箍钢板采用分道施工法,即每次只施工一道抱箍,待该抱箍闭合经张拉成形后再施工完成下一道抱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拆除第一阶段抱箍结构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向一道一道逐一拆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锚杆采用钢筋锚杆或者组合中空锚杆,穿入锚杆后,通孔的一端连接注浆口,另一端设置排气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采用的是水灰比0.4:1的水泥浆,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0.01%的膨胀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635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字塔建筑施工工艺
- 下一篇:输变电构支架高分子织物膜加固方法及加固后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