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6357.9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7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予;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汉康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梁柱 节点 置换 超前 加固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领域,尤其是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城市中心用地不足的矛盾,既有建筑物的地下增层日益得到重视。地下增层工程的难点之一在于必须在不影响上部结构安全的条件下对原有基础进行结构置换。对于原设计为桩基础的既有建筑物,将桩基承台置换为地下室楼面的梁柱节点较为常见。
在承台-梁柱节点结构置换过程中,由于我国规范规定的承台与梁柱节点设计构造在许多方面有较大区别,特别是柱底钢筋锚入承台部分的水平箍筋数量一般不能够满足梁柱节点设计的柱端水平箍筋和节点水平箍筋的要求,从而在承台改造时形成节点薄弱区,使得地下室增层工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承台在地下室增层工程中成为节点薄弱区,容易给工程带来较大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通过一种对承台进行加固的抱箍结构加强承台,从而提高工程节点置换的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承台-梁柱节点置换超前加固抱箍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作第一阶段抱箍结构:
a1、在承台长边所在面上沿承台短边方向钻若干水平状的通孔,通孔呈多层排列,每一层包括两平行的通孔,所有通孔的位置均在柱底部竖向钢筋外侧;
a2、向每一个通孔内穿入锚杆,同一层的两锚杆端部之间的承台混凝土外表粘贴固定抱箍钢板,抱箍钢板与同一层的两锚杆相固定;
a3、对锚杆进行张拉,张拉后向通孔内注浆,注浆压力达到设定要求后,注浆结束,完成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制作;
B、制作第二阶段抱箍结构:
b1、确保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完整,凿除第一阶段抱箍锚杆外侧的承台混凝土;
b2、在承台凿出的面上沿承台原长边方向钻若干水平的通孔,通孔呈多层排列,每一层包括两平行的通孔,通孔的位置均在柱底部竖向钢筋外侧;
b3、向每一个通孔内穿入锚杆,同一层的两锚杆端部之间的承台混凝土外表粘贴固定抱箍钢板,抱箍钢板与同一层的两锚杆相固定;
b4、对锚杆进行张拉,张拉后向通孔内注浆,注浆压力达到设定要求后,注浆结束,完成第二阶段抱箍结构制作;
C、拆除第一阶段抱箍结构,并凿除第二阶段抱箍结构锚杆外侧的承台混凝土。
第一阶段抱箍结构施工完成后凿除多余的长度方向上的承台混凝土,缩小承台的长度反向尺寸,但不影响承台节点薄弱区的结构安全,施工完成第二阶段抱箍结构凿除多余的承台混凝土,拆除第一阶段抱箍结构,最终得到符合柱底尺寸的节点,且第二抱箍结构的存在能起到加强作用,从而提高工程节点置换的安全性。通过张拉锚杆及压力注浆,精确控制抱箍结构的受力性能,保证闭合抱箍结构与承台原有核心区混凝土的共同受力。整个施工安全性高、适应性强,可在不影响上部结构功能的情况下完成承台-梁柱节点核心区结构置换,使之能够满足我国规范对梁柱节点的各项构造要求和地下室增层工程中的实际受力要求。同时,由于施工需机械较小,对工作面尺寸要求低,可在多个施工面同时施工且施工过程较为简单,能够更好地节省施工时间和减少工程造价。承台呈正方形,则只要从其中一面开始抱箍即可。
作为优选,第一阶段抱箍结构的通孔和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通孔在竖向上分别呈等间距排列,第一阶段抱箍结构的每一层的两通孔在竖向上对齐,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每一层的两通孔在竖向上对齐。
作为优选,通孔竖向的间距控制在100-200mm,抱箍钢板的竖向宽度为50-100mm,注浆的压力控制在0.3-1.0MPa。
作为优选,第一阶段抱箍结构最上侧的通孔处于承台最上侧的位置并与承台上的横梁相贴近,第二阶段抱箍结构的最上侧通孔低于第一阶段抱箍结构最上侧的通孔。
作为优选,凿除锚杆外侧的承台混凝土后要进行磨平,磨平至露出锚杆并与柱底部外侧面相平齐。
作为优选,磨平的表面与锚杆的外表之间的距离为5-10mm。
作为优选,穿入锚杆及固定抱箍钢板采用分道施工法,即每次只施工一道抱箍,待该抱箍闭合经张拉成形后再施工完成下一道抱箍。
作为优选,拆除第一阶段抱箍结构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向一道一道逐一拆除。
作为优选,锚杆采用钢筋锚杆或者组合中空锚杆,穿入锚杆后,通孔的一端连接注浆口,另一端设置排气管。
作为优选,注浆采用的是水灰比0.4:1的水泥浆,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0.01%的膨胀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63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字塔建筑施工工艺
- 下一篇:输变电构支架高分子织物膜加固方法及加固后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