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车网络子节点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4552.6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4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其亮;王涛;付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车 网络 节点 配置 方法 | ||
1.一种整车网络子节点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查看备份节点是否包含有子节点的配置信息,如果有,进入步骤S2,如果没有则进入步骤S3;
S2、从备份节点读取子节点的配置信息并写入到子节点,配置过程结束;
S3、从诊断设备读取子节点的配置信息并写入到子节点,配置过程结束;
步骤S3具体为:
S301、连接诊断设备到车辆诊断口,打开车辆点火开关;
S302、请求网关进入扩展诊断模式;
S303、诊断设备请求安全进入网关;
S304、诊断设备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网关并请求开始转发配置信息例程;
S305、网关接收到配置信息后通过LIN诊断写数据$2E服务向子节点写配置信息;
S306、诊断设备等待3秒,待网关将配置信息写入子节点成功;
S307、诊断设备请求开始网关读取子节点配置信息例程;
S308、网关接收到读取子节点配置信息的例程请求后,向子节点发送LIN诊断$22读取配置信息服务,子节点将当前的配置信息通过Lin诊断服务反馈给网关,网关接收到子节点反馈的配置信息,将配置信息更新到响应诊断设备的读取子节点配置信息例程中;
S309、诊断设备读取到的配置信息和第S304步写入的配置信息相比较,如一致则子节点配置信息写入成功,进入第S310步;如不一致则子节点配置信息写入失败,排查原因从第S301步开始重新配置子节点;
S310、诊断设备请求网关进入默认诊断模式,配置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网络子节点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
S201、连接诊断设备到车辆诊断口,打开车辆点火开关;
S202、诊断设备发送读取指令至网关,网关依据读取指令从备份节点读取配置信息;
S203、网关将读取到的配置信息写入到子节点;
S204、写入结束以后网关将读取到的配置信息发送到诊断设备;
S205、诊断设备接收完网关发送过来的配置信息以后请求开始网关读取子节点配置信息例程;
S206、网关接收到读取子节点配置信息的例程请求后,向子节点发送LIN诊断$22读取配置信息服务,子节点将当前的配置信息通过Lin诊断服务反馈给网关,网关接收到子节点反馈的配置信息,将配置信息更新到响应诊断设备的读取子节点配置信息例程中;
S207、诊断设备读取到的配置信息和第S204步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相比较,如一致则子节点配置信息写入成功,进入第S208步;如不一致则子节点配置信息写入失败,排查原因从第S201步开始重新配置子节点;
S208、诊断设备请求网关进入默认诊断模式,配置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车网络子节点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2具体为:
S2021、用户通过诊断设备输入一级密码,诊断设备发送包含一级密码的读取指令至网关;
S2022、网关接收到读取指令以后发送包含一级密码的读取请求到备份节点;
S2023、备份节点接收到包含一级密码的读取请求以后,将一级密码与自身的第一密码对比,如果一级密码与第一密码匹配,则将第一存储区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网关,然后进入步骤S203;如果一级密码与第一密码不匹配,则将第一存储区的配置信息擦除,然后返回密码错误回应到网关;
S2024、网关接受到密码错误回应以后,将密码错误回应转发到诊断设备;
S2025、诊断设备接受到密码错误回应以后,由用户选择继续输入二级密码或结束配置过程,如果继续输入二级密码,则诊断设备发送包含二级密码的读取指令至网关;
S2026、网关接收到读取指令以后发送包含二级密码的读取请求到备份节点;
S2027、备份节点接收到包含二级密码的读取请求以后,将二级密码与自身的第二密码对比,如果二级密码与第二密码匹配,则将第二存储区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网关,然后进入步骤S203;如果二级密码与第二密码不匹配,则将第二存储区的配置信息擦除,然后返回失效回应到网关;
S2028、网关接受到失效回应以后,将失效回应转发到诊断设备;
S2029、诊断设备接收到失效回应以后,结束配置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45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