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4716.5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6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鑫;王炯翰;陈俐伽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模块 承载面 调控 背光模块 垂直距离 出光孔 中央区 周边区 载板 多光源 分配 | ||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含:
一载板,具有一承载面;
一光源模块,包含有多光源,并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以及
一光学调控膜,设置于所述光源模块上方并具有多个出光孔,所述光学调控膜分配所述光源模块产生的光线于不同位置的所述出光孔穿射而出;
其中,所述光学调控膜具有一周边区及一中央区;所述周边区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平均垂直距离不同于所述中央区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平均垂直距离;
所述光源中包含一周边光源,所述周边光源较其他所述光源靠近所述承载面的边缘;所述周边光源于所述光学调控膜上具有一光源投影位置,所述周边区中各位置随着与所述光源投影位置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垂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中包含一角隅区对应于所述光学调控膜的一角,且所述周边光源亦设置对应于所述角隅区;所述角隅区中具有与所述光源投影位置的距离最远的一顶点位置;所述顶点位置与所述光源投影位置的水平距离为Y,所述顶点位置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垂直距离及所述中央区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垂直距离之差为X,X及Y符合以下关系式:
tan-1(X/Y)≤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tan-1(X/Y)是介于3°及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点位置与所述光源投影位置的水平距离Y实质介于相邻二所述光源间隔距离的0.5~0.6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进一步包含:
一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并支撑所述周边区;以及
一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并支撑所述中央区;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载板上并支撑所述周边区;其中,所述载板包含一斜侧墙围绕所述承载面,所述第一支撑件是设置于所述斜侧墙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并支撑所述周边区;其中,所述载板包含一斜侧墙围绕所述承载面,所述第一支撑件是延伸至所述斜侧墙上方而支撑所述周边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包含一边缘区沿所述光学调控膜的侧边分布;所述边缘区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平均垂直距离不同于所述中央区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平均垂直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中包含一周边光源,所述周边光源较其他所述光源靠近所述承载面的侧边;所述周边光源于所述光学调控膜上具有一光源投影位置,所述边缘区中各位置随着与所述光源投影位置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垂直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投影位置与所述边缘区外缘的水平距离为Y,所述边缘区外缘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垂直距离及所述中央区与所述承载面间的垂直距离之差为X,X及Y符合以下关系式:
tan-1(X/Y)≤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tan-1(X/Y)是介于3°及5°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外缘与所述光源投影位置的水平距离Y实质介于相邻二所述光源间隔距离的0.5~0.6倍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47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甜甜心山芋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茯苓香米粥干粉、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