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古建筑监测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6945.0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7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沈澍;蒋维乐;王汝传;孙坚;赵徐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G01N33/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古建筑 监测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与古迹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古建筑监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世界的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有着最长久的历史、最广泛的分布区域以及异常鲜明的风格体系,是中国历史文化中重要和宝贵的组成部分。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古建筑,其中有很多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岁月的侵蚀、各种自然灾害以及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古建筑的腐蚀及损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目前,古建筑的损坏大致可以归结为形变、霉变、裂缝、坍塌、虫害、风化、脱落等。引起这些损坏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多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古建筑建筑材料组成和性质(木质或砖石材料)、温度、湿度、浮尘、可溶性盐、微生物、光照、风向、风速、震动和各种大气污染物,包括含硫、含氮、含酸的气体和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中的光化学烟雾,都可能会对古建筑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常年处于室外环境中的古建筑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类似的例子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国子监街孔庙内的“进士题名碑林”中的石碑表面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出现了严重的腐蚀脱落现象。大钟寺的钟刻、故宫的汉白玉栏杆和石刻,以及卢沟桥的石狮等,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或脱落现象。相反,在空气质量好的地区,古建筑被损害的机会则大大降低,例如福建省东山岛上的关帝庙里极富闽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彩瓷剪贴雕,色彩至今鲜艳夺目,很大程度就得益于东山岛上无大型工业,汽车等交通工具也相对较少,空气质量佳,大气污染物少,从而减少了庙壁上色彩被氧化的机会。由此可见,古建筑的周边环境是一种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复杂状态。
因此,在古建筑的监测体系中,如果反应其实际状态的各种监测数据得不到有效集成和长期分析,就很难总结出古建筑的损坏规律,更谈不上有效地为古建筑的预测性保护制定“量身定做”的决策性依据了。反之,在得到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有效的分析,根据其本身材质、所属客观环境所制定得保护方案,也是古建筑保护手段中科学性、标准性的体现。
古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所处环境与本体往往需要保持原真性,由于古建筑属于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其所在客观环境大多不可更变,而其本体则在很多时候连钉子都不允许钉,更何况打眼开槽布管了,所以采用异地保护及有线布线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古建筑监测预警系统,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监测古建筑相关环境因素数据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分布的高效性,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成本,能够应对突发的灾害而做出及时的预警。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古建筑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用于监测古建筑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云端数据服务器、报警器、实时监控平台;其中,
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网关节点、部署在古建筑各处的若干个传感节点,传感节点包括传感器模块、接口电路、第一控制器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网关节点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控制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
传感器模块,用来采集环境参数,输出环境参数信号至接口电路;
接口电路,用来放大环境参数信号,并将放大后的环境参数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至第一控制器模块;
第一控制器模块,用来对接收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处理后的第一数据至无线通信模块;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来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输出至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来将接收的第一数据输出至第二控制器模块;
第二控制器模块,用来对接收的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输出第二数据至网络通信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用来将收到的第二数据输出至云端数据服务器;
云端数据服务器,用来对接收到的第二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输出融合处理后的数据至实时监控平台;当融合处理后的数据超过预设的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至报警器;
实时监控平台,用来将接收的融合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和显示。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古建筑监测预警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实时监控平台包括PC端监控系统和移动终端监控系统,其中,PC端监控系统用来查询古建筑所处环境的参数信息;移动终端监控系统用来实时查看监测信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古建筑监测预警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星型或者网状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69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