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8678.9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1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植;李萍;聂华贵;沈娟霞;黄少铭;顾灿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51 | 分类号: | B01J27/051;B01J27/057;B01J27/047;B01J37/34;C25D9/04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过渡 金属 化合物 复合材料 沉积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纳米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制备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将碳纳米管加到溶剂中,于16~40KHz超声1~5h形成悬浊液,将该悬浊液滴加于经预处理的玻碳电极表面,自然晾干形成均匀的碳纳米管薄层,得到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所述溶剂为乙醇、水或乙醇/水体积比1:1~5的混合液;所述溶剂的体积用量以碳纳米管的质量计为0.1~1mL/mg;
(2)配制电镀液: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前驱体A、支撑电解质,用硼酸和/或次磷酸钠调节pH为0~13,得到电镀液;所述支撑电解质为高氯酸钠和/或柠檬酸钠,所述支撑电解质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1~30g/L;
所述前驱体A及其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选自如下(a)~(d)之一所列:
(a)所述前驱体A为四硫代钼酸铵和钼酸铵,并且所述四硫代钼酸铵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1~2.0g/L,所述钼酸铵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2~4.0g/L;
(b)所述前驱体A为钼酸铵和氧化硒,并且所述钼酸铵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2~4.0g/L,所述氧化硒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1.0~2.5g/L;
(c)所述前驱体A为四硫代钨酸铵和硫化钠,并且所述四硫代钨酸铵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1~1.0g/L,所述硫化钠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1~3.0g/L;
(d)所述前驱体A为四硫代钨酸铵和氧化硒,并且所述四硫代钨酸铵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1~1.0g/L,所述氧化硒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5~3.0g/L;
(3)制备碳纳米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将步骤(1)得到的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置于步骤(2)得到的电镀液中,在扫描电位为-2.0~2.0V,扫描速度为1~100mV/s,操作温度为18~35℃的条件下实施电镀,施镀时间为1~200min,得到覆有碳纳米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的玻碳电极,将该玻碳电极用水清洗并在常温下自然干燥后,用刀片将碳纳米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从玻碳电极表面刮下即得到最终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替换为:
(2)配制电镀液: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前驱体A、前驱体B、支撑电解质,用硼酸和/或次磷酸钠调节pH为0~13,得到电镀液;
所述支撑电解质为高氯酸钠和/或柠檬酸钠,所述支撑电解质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1~30g/L;
所述前驱体A为四硫代钼酸铵,所述前驱体A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1~2.0g/L;
所述前驱体B为Fe、Co、Ni、Cu或Zn的可溶性无机盐;所述前驱体B在电镀液中的终浓度为0.1~3.0g/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B为氯化亚铁、氯化钴、氯化镍、氯化铜或氯化锌。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玻碳电极的预处理方法为:将玻碳电极依次进行抛光、水洗、于16~32KHz超声10~60s的预处理。
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多壁、阵列、N掺杂或S掺杂的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悬浊液在所述玻碳电极表面的滴加量为50~200μL/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867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