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蛋白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8083.7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马亮;朱远伦;李修琪;张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215425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制剂 高效 色谱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制剂中,通常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例如:甘露醇作为赋型剂,蔗糖作为稳定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作为缓冲剂体系。为了控制蛋白制剂的成品质量,通常需要对其组分含量进行检测;但由于其中含有甘露醇、蔗糖等辅料,检测时各组分之间存在干扰,导致其检测方法往往比较繁琐、复杂。
目前,蛋白制剂的检测方法均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实现对蛋白制剂中各个组分的分离,以避免各组分之间的干扰。例如,柏兆方等采用超高效纳升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了分析,它采用特殊的富集柱和分离柱,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流动相(流动相A: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含0.1%甲酸的乙氰)进行梯度洗脱,实现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中各个组分的有效分离,避免各组分之间的干扰(柏兆方,林碧蓉,李萍,李卫华,刘炳玉,王红霞.《超高效纳升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9年7月,第37卷,第7期:1025~1028.)。
姚雪静等建立了一种测定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含量的方法,也是采用特殊的色谱柱,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流动相(流动相A液:含0.1%三氟乙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液:含0.1%三氟乙酸的乙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A液从75%渐变至60%,同时B液从25%渐变至40%,洗脱时间:15min)(姚雪静,李壮林.《RP-HPLC法测定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含量》.中国药房,2012年,第23卷,第33期.)。
高凯等建立了一种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质控方法,它使用Agilent Zorbax 300SB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采用两种不同的流动相(流动相A液:含0.1%三氟醋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液:含0.1%三氟醋酸的乙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梯度为:0~15min,B液:30%~45%;16~20min,B液:45%~30%)(高凯,陶磊,史新昌,裴德宁,王兰,李响,饶春明,王军志.《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3月,第25卷,第3期.)。
可见,现有技术检测蛋白制剂的方法都比较繁琐、复杂,均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才能实现对蛋白制剂中各个组分的分离。
因此,对于蛋白制剂而言,需要发明一种简便并能有效避免各组分之间相互干扰、实现对各组分有效检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蛋白制剂的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蛋白制剂,用水溶解后,流动相稀释,制成供试品溶液;
b、取对照品,用水溶解,制成对照品溶液;
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对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检测条件为:
色谱柱为氨基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乙腈与水的体积比为(65:35)~(80:20)。
进一步的,步骤a中,蛋白制剂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进一步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包括以下组分: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甘露醇、蔗糖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进一步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份、甘露醇40份、蔗糖10份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份。
进一步的,步骤a中,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为2.5mg/ml。
进一步的,步骤b中,对照品为甘露醇、蔗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进一步的,步骤c中,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arbohydrate,规格为4.6mm×250mm,填充剂粒径为5μm。
进一步的,步骤c中,乙腈与水的体积比为(75:25)~(80:20)。
进一步的,步骤c中,流动相的流速为1~1.5ml/min;优选的,流动相的流速为1.5ml/min。
进一步的,步骤c中,色谱柱的柱温为30℃;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池温度为35℃;上样体积为10μl~20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8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