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乒乓球自动发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8292.1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4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飒;孙良柱;林献坤;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69/40 | 分类号: | A63B69/40;A63B6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乒乓球 自动 发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乒乓球发球机,主要为乒乓球爱好者在日常训练中提供旋转多变、角度多变、高度多变的发球陪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乒乓球发球机,按出球方式可以分为三类:锤击式发球机、压气式发球机、轮式发球机。第一类锤击式发球机通过凸轮带动摆杆,将落入发球口的乒乓球击出去,这种方式性能单一,而且不方便控制,已经逐渐被淘汰。第二类压气式发球机是利用空气压缩机来发射球的,球被装入长桶的底部由一个窄口固定住,这个窄口的直径略小一些。当压缩空气推挤乒乓球穿过窄口的时候,球就被发射出去了,这种发球机的优点是价格比较便宜,它的的缺点是噪音极大而且不能提供高的旋转性能,同时空气压缩消耗的功率很大,难以使用电池来供电。第三类轮式发球机的工作原理当球从滑轨滚入装有轮子的狭小通道时,轮子就将球喷出,这种情况类似于小石子被打在高速旋转的车轮上被喷出。这种发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轮驱动,另一种是双轮驱动。单轮驱动发球机的弊端是:发出来的球如果速度快,那么同时旋转也强;如果速度慢,那么同时旋转也弱。这和人们实战打球是完全不同的,实际上球和旋转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双轮驱动发球机虽然解决了单轮驱动速度和旋转的矛盾,但是该机构有以下缺点:第一,双轮驱动仅能发射上旋或者下旋球,无法满足实现全部的旋转类型的要求;第二,摆动机构的传动路径较长,传动精度难以控制,且占用较大空间;第三,高度调整机构中滚珠丝杠不具备自锁特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运用运动合成原理,使乒乓球在到达双轮间的通道之前,通过旋转的空心直管道获得与摩擦轮相垂直的旋转效果;采用蜗轮蜗杆传动、齿轮传动、双摇杆机构,实现摆动调整;通过摆动式液压缸和活塞式液压缸实现仰角、高度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乒乓球自动发球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发球原理,在发球机工作时,能够通过运动合成原理实现多旋转的发球效果,与同类设备相比,能够发出更多种类的旋转球,而且摇摆机构、仰角和高度调整机构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乒乓球自动发球机,包括发球部件、摇摆部件、仰角、高度调整部件,以及储、送球部件,所述仰角、高度调整部件由摆动式液压缸和活塞式液压缸组成;摆动式液压缸通过液压缸支架和向心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活塞式液压缸上端,并支撑连接摇摆部件、发球部件和储、送球部件,通过活塞式液压缸中的活塞上下运动实现发球部件、摇摆部件和储、送球部件的上下调整;所述摆动式液压缸通过普通平键与摇摆部件连接,用于传递扭矩,通过摆动式液压缸(转动实现发球部件、摇摆部件和储、送球部件的仰角发生变化;所述发球部件安装在摇摆部件的机壳的前部,储、送球部件安装在机壳的上部,并通过弧形管道经摇摆部件连接发球部件的直管道,所述发球部件具有两个摩擦轮、两个电机,摩擦轮连接电机,通过控制两个电机的转速实现乒乓球水平方向的旋转效果及发球速度的控制;所述直管道连接摇摆部件的电机组件,通过电机组件驱动直管道旋转实现乒乓球竖直方向的旋转效果,所述电机组件通过摇摆部件中的蜗杆和蜗轮经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后连接曲柄及Z字形摇杆,用于驱动摇摆部件实现左右摆角的变化。
所述发球部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向心角接触球轴承C、E、电机支架、摩擦轮轴、直管道联接支架、大齿轮、小齿轮、第一轴承座,所述两个摩擦轮分别通过摩擦轮轴和向心角接触球轴承C安装在上支架、下支架的轴承孔中,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支架,摩擦轮轴的外伸端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上支架上方,整体支架通过直管道联接支架连接到机壳的前部;空心的直管道通过向心角接触球轴承E安装在直管道联接支架和机壳的轴承孔中,直管道的一端与大齿轮配合连接,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连接,并通过第一轴承座固定到机壳的内表面。
所述摇摆部件包括调节轴、钢球-弹簧、机壳、向心角接触球轴承A、B、第二轴承座、轴承上盖、旋转承重支架、摆动承重支架,所述蜗杆与电机组件的转轴同轴连接,蜗轮通过调节轴上通孔中的钢球-弹簧顶住蜗轮内槽定位安装,调节轴通过向心角接触球轴承A 与轴承上盖孔过渡配合定位,主动齿轮与调节轴下端部通过螺钉定位,从动齿轮通过向心角接触球轴承B与第二轴承座的孔过渡配合定位;从动齿轮的外伸端与曲柄固定连接,曲柄通过Z字形摇杆连接到摆动承重支架;电机组件通过旋转承重支架与机壳、摆动承重支架定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82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