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其他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8351.5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6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和;谢吉华;林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12/06;H04W76/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穿戴 设备 其他 安全 配对 方法 | ||
1.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其他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首次配对之前的密钥生成、首次配对的个人密码设置、公钥交换和自动进行的常规配对三个部分;首次配对的个人密码设置用于交换双方的公钥,完成设备双方的首次认证;
该方法基于PKI非对称密钥体系,利用加密随机数的方法来验证双方的身份;智能穿戴设备和与其配对的设备的ROM中必须具备加密区域即密钥区,该区域拒绝一切外部访问;
首次配对之前的密钥对生成过程如下:
首次配对之前需产生密钥对,用户输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个人密码,执行生成密钥对指令,生成密钥对,将私钥存入密钥区,公钥存入普通ROM区,该指令只可被执行一次,即生成的密钥对将会被永久使用,不可更改;与智能可穿戴设备配对的另一方也需产生密钥对,将私钥存入密钥区,公钥存入普通ROM区;其密钥生成指令同样只可执行一次,密钥对将会被永久使用,不可修改;
首次配对过程如下:
为便于配对过程的描述,用字母A表示智能可穿戴设备,字母B表示与其配对的设备;
步骤21:用户输入个人密码,若密码正确则执行下一步,否则通信停止;
步骤22:建立A与B之间的蓝牙连接,A将其公钥KUA以明文形式发送给B;
步骤23:B产生一个随机数R1并保存,B用A的公钥KUA加密R1和自身的公钥KUB,将其发送给A;
步骤24:A收到密文后首先从密钥区读取其私钥KRA,用KRA解密B发送过来的密文,得到R1’和KUB并保存;
步骤25:A产生一个随机数R2并保存,A用KUB加密R1’和R2,并将其发送给B;
步骤26:B收到密文后首先从密钥区读取其私钥KRB,用KRB解密A发过来的密文,得到R1’和R2;
步骤27:B将得到的R1’的值与保存的R1值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执行下一步,如果不同则停止通信;
步骤28:B用KUA加密R2发送给A;
A收到B发送过来的密文后首先从密钥区读取其私钥KRA,用KRA解密A发来的密文得到R2’;
步骤29:A将得到的R2’与其保存的R2进行比较,若相同则执行下一步,若不同则停止通信;
步骤30:A、B清空随机数,将对方的公钥保存在ROM中留作下次配对使用;
步骤31:首次配对完成;
自动进行的配对的过程如下:
步骤40:A产生一个随机数R3并保存,A用B的公钥KUB加密R3并将其发送给B;
步骤41:B收到A发来的密文后,首先从密钥区读取私钥KRB,用KRB解密A发来的密文,得到R3’并将其保存;
步骤42:B生成随机数R4;
步骤43:B用A的公钥KUA加密R3’和R4,并将其发送给A;
步骤44:A收到密文后,首先从密钥区读取其私钥KRA,用KRA解密B发来的密文得到R3’和R4’;比较R3’和R3的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执行下一步,如果不相等则停止通信;
步骤45:A用B的公钥KUB加密R4’,并将其发送给B;
步骤46:B收到密文后,首先从密钥区读取其私钥KRB,用KRB解密A发来的密文得到R4’,比较R4’的值和R4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执行下一步,若不相等则停止通信;
步骤47:B向A发送消息,请求获得A的MAC地址;
步骤48:A用B的公钥KUB加密其MAC地址并将其发送给B;
步骤49:B收到密文后首先从密钥区读取其私钥KRB,用KRB解密A发来的密文得到A的MAC地址;
步骤50:B用A的公钥KUA加密A的MAC地址并将其发送给A;
步骤51:A收到B发来的密文后首先从密钥区读取其私钥KRA,用KRA解密B发来的密文得到MAC地址,与自身MAC地址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执行下一步,如果不相同则重复步骤47-步骤51;
其中:
基于PKI非对称密钥体系,采用加密随机数的方法来验证双方身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其他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个人密码是基于用户动作通过算法计算出来的,个人密码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运动轨迹,即用户做出特定动作,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陀螺仪记录相应轨迹,通过算法将轨迹计算出相应的个人密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83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