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带照相机跟踪和湿度控制的自动打孔机及打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6143.X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8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卢高波;童高明;赵乘;李文颖;董晶;刘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达博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6 | 分类号: | B26F1/16;B26D7/26;B26D7/27;G01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照相机 跟踪 湿度 控制 自动 打孔机 打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样采集卡取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带照相机跟踪和湿度控制的自动打孔机及打孔方法。
背景技术
血样打孔机,是一种从血样采集卡上打孔取出一定直径的血片,并将取出的血片置于血片收集器具对位孔位的仪器;其中,血片收集器具可以为96孔板等器具。
现有技术中,血样打孔机主要包括两类:
(一)手动的血样打孔机,即:通过手动操纵打孔机,从血样采集卡打孔取出一个血片,然后,手动将取出的血片放置于血片收集器具对位孔位。该种打孔取样方式,具有打孔取样效率低的不足,具有较大的使用局限性。
(二)自动的血样打孔机,即:使用自动化的血样打孔机,进行打孔取样。由于该种打孔取样方式的效率较高,为现有实验室采用的主流打孔取样方式。然而,现有的自动血样打孔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在打孔刀头将采集到的血片释放到血片收集器具相应孔位的过程中,由于支架内部静电对血片的影响,常常使血片在下落释放过程中出现偏移,即:当前位于落物孔正下方的孔位为孔位F1;而血片常常落入到孔位F1的相邻孔位,或者,血片被支架内部其他器件所吸附,而没有落入到任何孔位,由此为血片的分析带来了困难。在严重情况下,血片收集器具由于血片偏离,会导致发生交叉污染现象,甚至导致整个血片收集器具的检材无法溯源,既浪费了人工,更使得血片检材得到不可复原的破坏。
另外,现有的自动血样打孔机,还普遍具有结构复杂、成本高、打孔参数控制精度有限等不足,从而制约了自动的血样打孔机的大规模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带照相机跟踪和湿度控制的自动打孔机及打孔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带照相机跟踪和湿度控制的自动打孔机,包括:支架(1)、湿度控制系统(11)、图像采集系统(12)、自动打孔装置(8)以及总控制器;
其中,所述湿度控制系统(11)包括:湿度仓体(11-1)、湿气发生装置、湿气传输管(11-2)以及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湿度仓体(11-1)安装于支架上面板的打孔通孔(3)正上方,并将所述自动打孔装置(8)中的打孔刀头罩于所述湿度仓体(11-1)的内部;所述湿度仓体(11-1)的侧壁与所述湿气传输管(11-2)的一端连通,所述湿气传输管(11-2)的另一端与所述湿气发生装置的排湿气口连通;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湿度仓体(11-1)的内部,并接近打孔执行区域;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湿气发生装置和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图像采集系统(12)包括图像传感器(12-1)、采集灯(12-2)、升降架(12-3)和定位板(12-4);
在所述支架(1)的上面板的特定位置开设有照相槽;所述定位板(12-4)固定在所述照相槽附近区域的上面板;所述升降架(12-3)的顶端与所述定位板(12-4)可升降连接,所述升降架(12-3)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图像传感器(12-1)和所述采集灯(12-2),并且,所述图像传感器(12-1)和所述采集灯(12-2)向下布置,且穿过所述照相槽而位于所述支架(1)的内部腔体中;
另外,所述自动打孔装置(8)包括第1驱动机构(8-1)、传动件(8-2)、第1位置检测机构、升降连接件(8-3)、旋转臂(8-4)和打孔刀头(8-5);
所述传动件(8-2)垂直设置,并且,所述传动件(8-2)与所述第1驱动机构(8-1)联动,所述第1驱动机构(8-1)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8-2)进行垂直方向的升降运动;
所述第1位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打孔刀头(8-5)是否下降到与血样采集卡紧密接触的位置,包括:上支撑板(8-6)、下支撑板(8-7)、弹性件(8-8)、第1传感器挡片(8-9)和第1对射传感器组(8-10);
所述上支撑板(8-6)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件(8-2)上,当所述传动件(8-2)进行垂直方向的升降运动时,带动所述上支撑板(8-6)进行同步的升降运动;所述下支撑板(8-7)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8-6)的下方,并且,所述下支撑板(8-7)与所述传动件(8-2)间隙设置;所述弹性件(8-8)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8-6)和所述下支撑板(8-7)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达博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达博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61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