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蛋白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16389.7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1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东;刘伦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丹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14 | 分类号: | C07K1/14;C07K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蛋白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蛋白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马铃薯淀粉生产线会排出大量的废水,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因此一般生产厂家将该部分废水泵送至蛋白生产系统进行提取回收蛋白。但是,目前所用的蛋白生产系统在生产效率、回收率以及能耗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马铃薯蛋白生产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马铃薯蛋白生产工艺,其可用于从淀粉生产废水中提取回收蛋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蛋白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操作:
S1:在分离单元将淀粉废液中的纤维和淀粉去除得到蛋白料液;
S2:在PH调节单元将蛋白料液的PH调节至5~5.2;
S3:在絮凝单元先将蛋白料液逐段加热至90~100℃,然后采用蒸汽将蛋白料液加热至120℃进行保温絮凝,保温絮凝后进行冷却;
S4:将絮凝后的蛋白料液输送至脱水单元进行脱水,脱水后输送至干燥单元进行干燥。
通过上述工艺,其可快速的从淀粉废水中回收马铃薯蛋白,且回收率高,能耗低,产品纯度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马铃薯蛋白生产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消沫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絮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干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空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锥形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一种马铃薯蛋白生产工艺,包括依序前后连接的用于对淀粉废水中的淀粉、蛋白、纤维进行分离的分离单元F1,用于对分离单元F1分离回收的蛋白料液进行PH调节的PH调节单元P1,用于对调节PH后的蛋白料液进行絮凝处理的絮凝单元X1,用于对絮凝后的蛋白进行固液分离的脱水单元T1,以及用于对脱水后的蛋白进行干燥的干燥单元G1。
其工艺操作为:
一种马铃薯蛋白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操作:
S1:在分离单元F1将淀粉废液中的纤维和淀粉去除得到蛋白料液;
S2:在PH调节单元P1将蛋白料液的PH调节至5~5.2;
S3:在絮凝单元X1先将蛋白料液逐段加热至90~100℃,然后采用蒸汽将蛋白料液加热至120℃进行保温絮凝,保温絮凝后进行冷却;
S4:将絮凝后的蛋白料液输送至脱水单元T1进行脱水,脱水后输送至干燥单元G1进行干燥。
从淀粉生产线旋流站回收溢流排出的淀粉废液,废液中含有少量微小粒径淀粉和细小纤维。这些物料的存在会对热絮凝工艺提取蛋白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存淀粉和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丹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丹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6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肽及由该小肽连接形成的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吊锤式道路坡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