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16974.7 申请日: 2015-09-24
公开(公告)号: CN105148151A 公开(公告)日: 2015-12-16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 王栩
主分类号: A61K36/9062 分类号: A61K36/9062;A61P1/04;A61K35/618
代理公司: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3 代理人: 蒋遥明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治疗 脾胃 虚寒型反流性 食管炎 药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载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Haealrefluxdisease,GERD)范畴。可有典型的烧心、反酸等症状,也可有不典型症状如暖气、上腹痛、恶心、胸骨后痛等,及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并发症主要有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10%~20%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为3%~5%。

RE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有害物质如胆酸,胰酶等的食管反流。正常情况下,食管有防御胃酸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侵袭的功能,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廓清功能及食管勃膜组织抵抗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RE的发病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的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勃膜攻击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可能为: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以后,胃液和(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如同时有食管薪膜保护及廓清能力的下降,则易损害食管勃膜,从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的变化,我国GERD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本病具有慢性复发倾向,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发生食管癌的危险。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RE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治疗该病多采用西药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但长期使用效果不甚理想,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复发率相当高。目一前尚无证据证实H2受体拮抗剂为一种有效的维持治疗方法,且长期用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

祖国医学中无“反流性食管炎”的一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如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脱部灼痛不适、吞咽困难、咽部不适或异物感、慢性咳嗽等反流及食管外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之“吐酸”、“嘈杂”、“胸痹”、“胃痛”、“噎隔”、“梅核气”等病范畴。

从病变的解剖部位来看,RE病位在“贲门与食管”,中医学中的脏腑归属虽然没有谈及食管:《难经集注》称之为“胃之系”,《医贯》尝谓:“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可见食管是上接口腔,下连胃腑,为饮食入胃的通道,而贲门又是胃之上口,所以食管和贲门皆属于胃,故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位在脏腑归属上当属于胃。

病因病机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喜酸嗜酒、肥甘厚腻、劳累过度、享赋虚弱、起居失常等多种因素造成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所致。引起胃失和降的原因有二:一是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二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在目前临床上,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证较为多见,但也不乏脾胃虚寒证的存在,尤其是中老年人,先天之本渐敛,而后天之脾胃莫不随之衰弱,脾阳不振,,则寒从中生;加之平常嗜食生冷、油腻及烟酒等不良嗜好,更伤脾阳而助寒;以及寒凉药大肆使用,使寒者更寒。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矣。该证型典型的临床表现除可有泛酸水、胸骨后不适等,还如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或受凉后疼痛加剧,得饮食或温熨后减轻;其次表现有:面色无华,泛吐清水,神疲纳差,肢倦不温,大便澹薄,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总之,该病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中焦气机阻滞,治疗上以温中健脾,促进胃肠动力,和胃降逆,抑制胃酸分泌为原则,本发明就是在这一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其能迅速达到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黏膜组织学改变,能迅速控制病情、长期疗效好、少出现副作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其能迅速达到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黏膜组织学改变,能迅速控制病情、长期疗效好、少出现副作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荜澄茄、茯苓、厚朴、浙贝母、黄柏、高良姜、肉豆蔻、黄芪、海螵蛸、卷柏、石斛、山茱萸、白芷、蒲黄、柴胡、白花蛇舌草、西洋参、水蓼、红门兰和青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栩,未经王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6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