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焦化废水的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3010.5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宏祥;黄根;吴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焦化 废水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化废水的处理工艺,特别是一种高浓度焦化废水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高浓度焦化废水是炼焦、煤气在高温干馏、净化及副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含有挥发酚、多环芳烃及氧、硫、氮等杂环化合物的工业废水,是一种高CODcr、高酚值、高氨氮且很难处理的一种工业有机废水。目前,传统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废水处理、焦油处理和污泥处理,废水处理由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后处理三部分组成。废水生化处理主要利用好氧、厌氧等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但是由于焦化废水中含有的大量芳香环、稠环和咋换化合物难被降解且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使得去除效率很低,出水中COD含量一般在150~300mg/L左右,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且传统工艺需要除油池、气浮池和凋节池等预处理设备,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中沉池、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等生化处理设备,以及混合反应池、混凝沉淀池和过滤器等后处理设备,外加焦油和污泥处理等设备,整个流程所需设备多,占地面积大,基建成本高。
根据2015年焦化行业执行新标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要求,现有焦化厂COD排放量≤100mg/L,新建焦化厂COD排放量≤80mg/L。因此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焦化废水的排放量增大,开发一种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新工艺已成为炼焦行业和水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COD去除效率高、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高浓度焦化废水的处理工艺。
技术方案:本发明高浓度焦化废水的处理工艺。
将炼焦煤粉破碎、磨矿后得到煤粉,将煤粉、高浓度焦化废水和起泡剂经预吸附处理器混合均匀后给入吸附分离浮选柱,经吸附分离浮选柱的吸附、气浮分离后,吸附有油和大分子有机物的含煤粉泡沫通过吸附分离浮选柱的泡沫收集槽排出,完成油和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吸附分离浮选柱底部排出的有机废水进入2预处理器,在2预处理器内加入凝聚剂、絮凝剂和起泡剂,经预处理器混合后,给入溶气浮选柱,经絮凝和凝聚后的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离子和悬浮物与气泡形成泡沫层从气浮分离浮选柱的顶部经泡沫收集槽排出,净化出水从溶气浮选柱的底部排出;将分离浮选柱和溶气浮选柱通过泡沫收集槽排出的溢流合并到一起,然后给入压滤机压滤,得到滤液和脱水煤饼,其中滤液返回到预吸附处理器,煤饼返回到炼焦系统。
本发明的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吸附和气浮分离结合,将油、悬浮物和有机物污染物同时去除,简化工艺流程、节约成本。
2.将炼焦煤作为吸附剂,吸附后的煤粉按照原用途进入炼焦系统,煤粉没有减值,且实现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回收利用,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
3.此工艺系统中没有出现污泥等二次污染物,减少了传统工艺中的污泥处理,解决了污泥等二次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
4.经过在吸附分离浮选柱中吸附分离,已经实现了焦化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因此只需在2预处理器中加入少量凝聚剂和絮凝剂,就可以实现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离子和悬浮物在焦化废水中絮凝和凝聚,经过溶气浮选柱的气浮分离后,进一步降低了出水的COD值。降低了絮凝剂和凝聚剂的用量,降低了药剂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设备联系图
图2中:A—破碎机、B—球磨机、C—预吸附混合器1、D—给料泵1、E—循环泵、F—吸附分离浮选柱、G—预处理混合器2、H—给料泵2、J—溶气泵、K—溶气浮选柱、L—压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本发明的高浓度有机焦化废水的处理工艺步骤如下:
a、将炼焦煤1给入A破碎机破碎,得到粒度为5mm的破碎产物2;
b、将破对产物给入B球磨机中磨细,得到粒度74μm以下占80%的磨矿产物3,即焦煤煤粉;
c、将化学耗氧量(COD)值为7000mg/L,悬浮物含量为370mg/L,的高浓度焦化废水4、煤粉3和起泡剂5送入C预吸附混合器中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3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
- 下一篇:一种酸性矿井废水的治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