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假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1277.9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4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车全宏;陈书楷;王辉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中控生物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假人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假人脸识别方法及 装置。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随着其技 术的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被应用在很多领域,例如,人脸识 别门禁考勤系统,人脸识别防盗门,公安、司法和刑侦中用于搜捕逃犯等。 近年来,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脸假体的欺骗行为,例如 打印人脸图像到纸张上,或者使用投影、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 ,简称LCD)等播放设备显示在屏幕上,或者制作人脸的3维立体模型,然 后将纸张上的人脸图像或者投影人脸图像或者3维立体模型的假体人脸放置 于人脸识别系统的采集装置前,会得到各种人脸图像,这些人脸图像跟真实 的人脸图像有很大的相似性,容易被系统当成真实的人脸进行识别,成为人 脸识别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然而,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特别是无人值守或 高安全性场合,防止人使用人脸假体欺骗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在 人脸识别技术中进行真假人脸识别成为目前的研究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假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于有效地识别出 真实人脸和假体人脸,以提高人脸识别的安全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真假人脸识别方法,可包括:
采集人脸对象获得近红外人脸图像和可见光人脸图像;
从所述近红外人脸图像中提取有效近红外人脸图像,从所述可见光人脸 图像中提取有效可见光人脸图像;
对所述有效可见光人脸图像进行分解,得到至少一个通道对应的可见光 人脸通道图像,所述可见光人脸通道图像与所述通道一一对应;
采用深度卷积网络对所述有效近红外人脸图像和所有所述可见光人脸通 道图像进行卷积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处理结果,对所述人脸对象进行真假识别。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真假人脸识别装置,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脸对象获得近红外人脸图像和可见光人脸图像;
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近红外人脸图像中提取有效近红外人脸图像,从 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中提取有效可见光人脸图像;对所述有效可见光人脸图 像进行分解,得到至少一个通道对应的可见光人脸通道图像,所述可见光人 脸通道图像与所述通道一一对应;采用深度卷积网络对所述有效近红外人脸 图像和所有所述可见光人脸通道图像进行卷积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根据所 述处理结果,对所述人脸对象进行真假识别。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采集人脸对象获得 近红外人脸图像和可见光人脸图像,从近红外人脸图像中提取有效近红外人 脸图像,以及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中提取有效可见光人脸图像,然后对有 效可见光人脸图像进行分解,得到至少一个通道一一对应的可见光人脸通道 图像,然后将有效近红外人脸图像和所有可见光人脸通道图像作为深度卷积 网络的输入,经过深度卷积网络的卷积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最后根据处理 结果识别出人脸对象的真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真实人脸和假 体人脸,以提高人脸识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 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假人脸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从假体人脸采集到的可见光人脸图像示意 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从真实人脸采集到的可见光人脸图像示意图 ;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深度卷积网络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假人脸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 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中控生物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中控生物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12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