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便新型盾构机后续台车与电瓶车系统分枕轨枕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6277.8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9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龚金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金京 |
主分类号: | E01B23/12 | 分类号: | E01B23/12;E01B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80 | 代理人: | 朱建新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便 新型 盾构 后续 台车 电瓶车 系统 轨枕 构建 方法 | ||
1.一种轻便新型盾构机后续台车与电瓶车系统分枕轨枕构建方法,涉及用于安装台车轨枕与电瓶车轨枕的盾构管片(10)以及所述盾构管片(10)上的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手孔(11)及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丝头(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轨枕包括弧形钢板(1),所述弧形钢板(1)与盾构管片(10)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弧形钢板(1)两端设有与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手孔(11)相匹配的上限位耳板(4)和下限位耳板(5),并与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丝头(12)通过丝母(6)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钢板(1)上设有垂直钢板(2),所述垂直钢板(2)上端设有用于支撑钢轨(9)的水平钢板(3);
所述电瓶车轨枕包括U型槽钢轨枕(15),所述U型槽钢轨枕(15)两端设有用于安装电瓶车轨道(14)的卡槽;所述U型槽钢轨枕(15)的其中一侧至少设有2个插入盾构管片环缝内的轨枕限位钢卡(16);
所述电瓶车轨枕与台车轨枕分离开来,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其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测量盾构台车两侧的走行轮间距,即盾构管片左右两侧的台车轨枕上的钢轨(9)之间的台车轨道大轨距,之后在盾构管片(10)的左侧或右侧上测量出上下两相邻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手孔(11)之间的弧形长度;
(2)根据测量结果在弧形钢板(1)上下两端分别焊接上限位耳板(4)和下限位耳板(5),然后在弧形钢板(1)内弧面的中心线处焊接垂直钢板(2),垂直钢板(2)上再焊接水平钢板(3);
(3)将弧形钢板(1)与盾构管片(10)紧密贴合,同时将上限位耳板(4)和下限位耳板(5)分别套装在手孔(11)内的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丝头(12)上,并用扳手拧紧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丝头(12)上的丝母(6);
(4)根据以上步骤,左右对称并沿隧道轴向均匀间隔设置左右两侧的台车轨枕,首尾长度达到盾构台车的长度时停止铺设;
(5)分别在盾构管片左右两侧的台车轨枕上设置钢轨(9),并对左右两侧台车轨枕上设置的两个钢轨(9)之间的距离进行复核,其台车轨道大轨距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6)测量电瓶车两个钢轮之间的间距,即电瓶车轨道小轨距,并以电瓶车轨道小轨距尺寸为依据,在U型槽钢轨枕(15)两端对称切割卡槽;
(7)将若干个盾构管片底部中心点连成线,将此连线作为安装电瓶车轨道的中心线,在U型槽钢轨枕(15)一侧焊接轨枕限位钢卡(16),通过轨枕限位钢卡(16)插入盾构管片环缝内固定U型槽钢轨枕(15);(8)根据6、7步骤,沿隧道轴向均匀间隔设置电瓶车轨枕;
(9)在U型槽钢轨枕(15)的卡槽内镶固电瓶车轨道(14),并对两个轨道之间的距离进行复核,其电瓶车轨道小轨距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新型盾构机后续台车与电瓶车系统分枕轨枕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左或右两侧的每一侧的的每个台车轨枕都成独立式结构,各个结构都相同;沿盾构管片底部中心线上的每个电瓶车轨枕成独立式结构,各个结构都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新型盾构机后续台车与电瓶车系统分枕轨枕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着盾构机的掘进,整个水平运输系统不断向前延伸,保留并新增电瓶车轨枕,拆除后方的台车轨枕,以用于补充铺设前方的台车轨枕,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新型盾构机后续台车与电瓶车系统分枕轨枕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耳板(4)上设有略大于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丝头(12)直径的圆孔(41),套装在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丝头(12)上,并通过丝母(6)固定锁紧;
所述下限位耳板(5)上设置半圆矩形组合卡槽(51),套装在管片环缝连接的弯螺栓丝头(12)上,并通过丝母(6)固定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便新型盾构机后续台车与电瓶车系统分枕轨枕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耳板(4)与下限位耳板(5)设置在弧形钢板(1)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便新型盾构机后续台车与电瓶车系统分枕轨枕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耳板(4)、下限位耳板(5)与弧形钢板(1)之间的夹角呈钝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金京,未经龚金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627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