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9600.7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显平;黄洁莹;叶怀宇;梁润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么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4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苏家达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
背景技术
在照明应用中我们需要混合不同波长可见光做成的白光,现有技术中,利用发光二极管类实现混合白光的主流方案有两种:
1)RGB发光二极管混光:通过不同材质的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后形成白光,如附图1、2所示。这种方案有以下不足:要制造显色指数高的白光LED光源,我们需要添加能发出红光的元素,即利用红光芯片混光。
由于不同波段的发光二极管只能发出一种颜色的光,因而光谱独一而且频谱窄,RGB发光二极管所拼合的光谱是非连续性的,如附图4所示。光源虽然显色指数较高,但需要多种芯片去集成拼合,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造成封装工艺中的困难。另外由于不同波长的芯片材质不一,芯片的驱动电压也不一样,以数种芯片混光的方案需要数个电路,大大增加了控制系统的成本。芯片不一同时也带来可靠性的问题,发光二极管在应用过程中会老化,可是不同材质的发光二极管老化速度并不一致,光源的颜色会随时间漂移,变得不适合照明应用。
2)光转换层发光二极管混光:利用光转换材料把发出自发光二极管的转换成其他波长的光,光转换层是由高分子透明材料作为基材,荧光粉为光转换材料分布在基材里,光转换层覆盖会在发光二极管表面,如附图3所示。蓝光从芯片发出,激发光转换层里不同颜色的荧光粉,被转换形成的黄绿光和红光和部分没有被转换的蓝光一起混合形成白光。
为了达到较高的显色指数,光转换发光二极管会在光转换层混合红、黄绿色的荧光粉。红色荧光粉的激发波段为200-610nm,可以吸收包括除了红光外的其他可见光波长。在理想情况下,从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蓝光经过两种荧光粉后,被转换的光和部分没有被转换的光一起混合形成白光。但是,黄绿色荧光粉发射的黄绿光会有部分被红色荧光粉再次吸收并转换为红光,如图5所示,而且这个光吸收率在不同波长下是非线性的,使得这种包含多种荧光粉的混合调配要达成一些高显色指数的目标光谱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再者,黄绿光被再吸收会导致能量损失,进一步降低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在问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使用带有红色转换层的红光单元代替红光芯片,以红光单元组成可以发出白光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提高了发光模块的光效和显色指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案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两种:
第一: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基板,还包括用于发出可见光且连接于基板上的独置发光二极管芯片和至少1颗连接于基板上的发光单元;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用于发出可见光的内置发光二极管芯片和一层能够被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可见光激发的光转换层;
所有的发光单元中至少有一颗的光转换层为红色转换层;该红色转换层被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可见光激发后,发射光谱主波长为600-670nm。
从内置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经过红色转换层,部分光转换为红光,与独置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其他颜色的光混合成为白光。
第二: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基板,还包括至少2颗连接于基板上的发光单元;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用于发出可见光的内置发光二极管芯片和一层能够被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可见光激发的光转换层;
所有的发光单元中至少有一颗的光转换层为红色转换层;该红色转换层被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可见光激发后,发射光谱主波长为600-670nm。
从内置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经过红色转换层,部分光转换为红光,与其他发光单元发出的其他颜色的光混合成白光。
在上述两种方案下,其各自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以下情形: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光转换层的基体材料的光折射率可以为1.35-1.60。
上述方案优选的,光转换层的基体材料贴合在所述内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表面。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独置发光二极管芯片或内置发光二极管发出主波长为440-470nm的蓝光,并且其中一个发光单元的光转换层为黄绿色转换层,所述黄绿色转换层吸收部分蓝光并激发出黄绿光。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黄绿色转换层包括黄绿色荧光粉,所述黄绿色荧光粉的成分为石榴石型荧光体、氮氧化物荧光体或铝酸盐荧光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光转换层的基体材料为透明树脂,透明树脂的成分为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么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桂林么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9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