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性能测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6899.9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0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梁建华;闫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飞龙(芜湖)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支架 性能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支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性能测试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汽车上重要的部件,决定着汽车的行驶性能。由于发动机工作时的振动不可避免,会对发动机支架产生一定的振动冲击,因此,对于汽车发动机支架的质量要求较高。但在汽车发动机支架完成生产后,由于缺少对其使用寿命进行检测的装置,而无法对汽车发动机支架的质量提供保障,影响到汽车的最终使用性能,通常的都是根据人工的经验进行估计,缺少实验的检测,使得汽车的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生产制造成本低的、安装使用方便的,能实现对汽车发动机支架进行检测的装置,即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性能测试机。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性能测试机,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回转击打器、牵拉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垂直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设有水平布置的横梁,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竖向分布的滑槽,所述回转击打器安装在第二支架的中上部,所述牵拉器安装在横梁上,所述牵拉器的右部对称分布在回转击打器的上方、下方,所述牵拉器的右部与滑槽滑动配合。本发明利用牵拉器,可同步的带动待检测的汽车发动机支架向回转击打器靠拢,直至与回转击打器接触,然后启动回转击打器,即可对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待检测部位进行击打,以模拟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对汽车发动机支架所产生的振动冲击,以测试出汽车发动机支架的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所述牵拉器包括牵拉缸、联动杆、第一击打台、第一锁销、第二锁销、第二击打台,所述牵拉缸水平安装在横梁上,所述第二击打台、第一击打台分别对应分布在回转击打器的上方、下方,所述第二击打台、第一击打台分别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牵拉缸相铰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击打台、第一击打台相铰接,所述第二锁销、第一锁销分别对应与第二击打台、第一击打台相配合。本发明可利用第二锁销与第二击打台、第一锁销与第一击打台配合,从而可同时固定两个待检测的汽车发动机支架,以达到同时检测两个汽车发动机支架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所述回转击打器包括回转护罩、轮盘、弹簧、击打球、电机,所述回转护罩安装在第二支架的中上部前侧,回转护罩的左部、右部均设有弧形罩板,所述电机水平安装在第二支架的中上部后侧,所述轮盘位于回转护罩中部前侧,所述轮盘与电机的轴固连,所述轮盘的上部、下部对称设有沿着轮盘半径方向的导轴,所述弹簧分别空套在导轴上,所述击打球分别对应套装在导轴上远离轮盘的一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击打球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轮盘相连。回转击打器采用离心式原理,当电机通电后,轮盘开始高速转动,这样击打球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轮盘,弹簧能够防止击打球脱离导轴,在此过程中,击打球会击打在第一击打台、第二击打台上,以实现对两个汽车发动机支架的检测。
所述回转护罩呈上下两部均为削平状的盘型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击打球在回转的过程中能够从回转护罩的削平状的盘型结构处伸出,以更好的与第一击打台、第二击打台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生产制造成本低和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能实现对汽车发动机支架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模拟了汽车发动机对汽车发动机支架的振动冲击,经检测,以保证汽车发动机支架的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回转击打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汽车发动机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飞龙(芜湖)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飞龙(芜湖)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68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