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和前翼子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8509.1 | 申请日: | 201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3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井手丰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G10K11/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黄霖;潘炜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声音 吸收 结构 前翼子 板结 | ||
1.一种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包括:
凹状的单元,所述单元在其一端具有开口;
分割部,所述分割部设置在所述单元内并且将从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单元的声波分割成两束声波;
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分别朝向所述开口反射在所述分割部处分割的所述两束声波中的一束声波以及另一束声波,并且在所述一束声波与所述另一束声波之间产生相位差;以及
干涉部,所述干涉部设置在所述单元内并且使已经分别在所述反射部处反射的所述一束声波和所述另一束声波彼此干涉,
其中,所述分割部在开口侧具有端部并且所述端部定位成在所述单元中比所述开口更向内,同时所述端部定位成比所述反射部中的一个反射部更靠近所述开口,所述反射部中的所述一个反射部定位成比另一个反射部更靠近所述开口;
所述干涉部定位在所述端部与所述开口之间;以及
所述单元通过包括基部和其他部分的壁分隔,所述基部比所述其他部分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还包括覆盖构件,所述覆盖构件覆盖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覆盖构件具有狭缝,所述狭缝设置在所述分割部的延长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中,所述狭缝在沿着所述分割部的端部的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中,
所述车辆声音吸收结构也用作翼子板保护器,所述翼子板保护器遮蔽车体框架与前翼子板面板的定位在车辆内侧的后端部之间的间隙;以及
所述开口形成为朝向车辆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中,所述车辆声音吸收结构设置在翼子板保护器的面向车辆前侧的前表面上,所述翼子板保护器遮蔽车体框架与前翼子板面板的定位在车辆内侧的后端部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中,
所述车辆声音吸收结构与所述翼子板保护器结合形成;以及
所述翼子板保护器的面向车辆前侧的前表面用作所述反射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中,所述车辆声音吸收结构也用作发动机盖与盖下底板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中,
所述车辆声音吸收结构也用作翼子板内衬,所述翼子板内衬形成在前翼子板面板的内侧上以覆盖前轮轮胎;以及
所述开口形成为朝向车辆前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还包括亥姆霍兹共振器,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设置成与所述单元相邻并且具有颈部和空腔,所述颈部沿着与所述开口相同的方向敞开,
其中,所述颈部是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由壁限定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中,所述空腔的容积、所述颈部的直径或所述颈部的长度被改变以便调节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声音吸收特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中,所述空腔形成为梯形形状或不规则四边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85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