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和前翼子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8509.1 | 申请日: | 201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3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井手丰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G10K11/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黄霖;潘炜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声音 吸收 结构 前翼子 板结 | ||
本发明涉及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和前翼子板结构。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其具有:凹状的单元(12),该单元(12)在其一端具有开口(24);分割部(14),该分割部(24)设置在单元(12)内并且将从开口(24)进入单元(12)的声波分割成两束声波;反射部(16,18),该反射部(16,18)分别朝向开口(24)反射在分割部(14)处分割的两束声波中的一束声波(32)和另一束声波(34),并且在一束声波(32)与另一束声波(34)之间产生相位差;以及干涉部(22),该干涉部(22)设置在单元(12)内并且使得已经分别在反射部(16,18)处反射的一束声波(32)和另一束声波(34)彼此干涉。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2月1日(于2013年8月12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国家申请号为201280008579.5(国际申请号为PCT/IB2012/000220)、发明名称为“车辆声音吸收结构”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声音吸收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实用新型No.3048125(JP-U-3048125)公开了一种隔音材料,该隔音材料意在防止噪音例如发动机舱中所产生的发动机声、在行驶期间所产生的路面噪音和风哨声通过门密封件进入车厢。隔音材料在使用时配装至汽车的前翼子板的横截面上。隔音材料使用具有预定密度的缓冲材料。缓冲材料或者覆有膜,或者未覆有任何膜但是经过防水处理。
如JP-U-3048125中所描述的,具有预定密度的特殊缓冲材料覆有膜或在缓冲材料的表面上受过防水处理。然而,这引起缓冲材料的成本增加、部件数量的增加,以及处理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声音吸收结构,该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具有:凹状的单元,所述单元在其一端具有开口;分割部,所述分割部设置在所述单元内并且将从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单元的声波分割成两束声波;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分别朝向所述开口反射在所述分割部处分割的所述两束声波中的一束声波以及另一束声波,并且在所述一束声波与所述另一束声波之间产生相位差;以及干涉部,所述干涉部设置在所述单元内并且使已经分别在所述反射部处反射的所述一束声波和所述另一束声波彼此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声波从单元的开口进入单元并且在分割部处被分割成两束声波。当两束声波分别在反射部处被反射时,在一束声波与另一束声波之间产生相位差。一束声波与另一束声波在具有相位差的同时在干涉部处彼此干涉,使得产生声音吸收效果。这允许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以低成本进行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分割部的位于开口侧的端部可以定位成在单元中比开口更向内,并且定位成比反射部中的一个反射部更靠近开口。反射部中的一个反射部可以定位成比另一个反射部更靠近开口。干涉部可以定位在端部与开口之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具有提供低成本车辆声音吸收结构的极好效果。
在以上方面中,分割部可以在开口侧具有端部并且该端部定位成在单元中比开口更向内,同时该端部定位成比反射部中的一个反射部更靠近开口,反射部中的一个反射部定位成比另一个反射部更靠近开口。并且,干涉部可以定位在开口与分割部的端部之间。这允许进入单元的声波在单元中被吸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声音吸收结构具有以稳定的形式在单元中产生声音吸收效果的极好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车辆声音吸收结构还可以包括覆盖开口的覆盖构件。该覆盖构件可以具有设置在分割部的延伸线上的狭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8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