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黄母种组织分离转管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9845.8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6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顾青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晟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黄母种 组织 分离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是桑黄母种的组织分离转管培育方法,主要解决了解决现有桑黄母种的培育方式具有一次性接种量太小、菌丝萌发速度慢、污染率高等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将桑黄子实体上切取块状组织,将块状组织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中,在恒温暗室中培养直至长出黄色绒毛状菌丝体;(2)当菌丝体长到距离块状组织2~3cm时,挑取包含边缘菌丝体的培养基转接到另一试管培养基内进行培育,转接1次以上获得纯化菌丝体;(3)纯化菌丝体长满试管培养基后,将长满纯化菌丝体的试管培养基切成块状,将块状培养基接种到扩大培养基上培育后获得桑黄母种。本发明具有有效增大一次接种量、减少劳动强度,加快萌发速度以及降低污染率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黄母种培育方法,具体涉及的是桑黄母种的组织分离转管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桑黄,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类真菌。学名 Phellinus Linteus,中文名裂蹄针层孔菌,俗称桑臣、桑黄菇等;是寄生于桑树等阔叶树的一种药用真菌,素有“森林黄金”之美称。据《药性论》记载:味甘辛,无毒。《全国中草药汇编》则记载桑黄具有“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等功效,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领域中有效率最佳的药用真菌。
桑黄分类学上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 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taceae)、木层孔菌属(Phel linsu),是大型珍稀药用真菌。
桑黄菌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长径3~21厘米,短径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黄色翻边,底部面亦颜色鲜黄。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木质。 桑黄菌属于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据《药性论》记载:桑黄性甘平、无毒、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近年来,随着桑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报道,桑黄的用量日益加大,特别是韩、日对我国野生资源掠夺式的收购,野生桑黄资源的储备越来越少。
野生的桑黄生境非常特殊、复杂,导致其数量非常稀少,加上人工栽培难度大,这极大的限制了桑黄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野生桑黄子实体的成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人工的栽培方面的研究较少见。目前韩国学者采用室外荫棚木段埋畦栽培桑黄取得成功。日本也开展了桑黄栽培产业,并具有相当规模,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国内对桑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方现在也有少量摸索性的试验,但由于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造成产量低,形成的子实体质量差(不成形),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国内尚不成熟,存在着技术要求高,培养条件苛刻、生长周期长等问题。
由于桑黄的抗癌机理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市场上对桑黄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人们无节制地开采野生桑黄,致使野生资源濒临灭绝、无法恢复,而人工生产技术又不成熟。因此,研究和发展桑黄的人工栽培新方法,这对于满足市场的需求非常重要。
目前人工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桑树、杨树、栎树的段木栽培为主,另一种是袋料栽培。无论是段木栽培还是袋料栽培,现有均需要先培育出桑黄母种,现有技术中桑黄母种通过组织培养方式进行培育时,均是挑选生长出的健壮菌丝进行扩大培育,该培育方式导致一次性接种量太小、菌丝萌发速度慢、污染率高等问题,且该操作方式工作强度大,不适合桑黄母种的大量成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桑黄母种的培育方式具有一次性接种量太小、菌丝萌发速度慢、污染率高等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桑黄母种的组织分离转管培育方法。
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桑黄母种的组织分离转管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黄子实体上切取块状组织,将块状组织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中,在恒温暗室中培养直至长出黄色绒毛状菌丝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晟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晟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9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