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1859.3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7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朱五星;黄浩华;王雅楠;万明辉;王锡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徐雯琼;张静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切换 模式 生物 反应 处理 污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融合传统A/A/O工艺、倒置A/A/O工艺、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以及改良A/A/O工艺等多种基于AO工艺原理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基于缺氧脱氮及厌氧释磷原理所开发出来的生物处理工艺。以A/A/O工艺为代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整个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其典型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厌氧段,含聚磷菌的回流污泥与污水混合后,完成磷的有效释放;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段,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下完成反硝化反应。
传统A/A/O工艺的特点是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功能明确,界线分明,有利于各类菌种的生长和繁殖,并可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要求,人为地创造和控制三段的时空比例和运转条件,只要碳源充足,便可根据需要,达到比较高的脱氮率。
但是常规A/A/O工艺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
(2)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
针对传统A/A/O工艺的不足,基于A/O脱氮除磷原理的工艺不断演化发展,陆续出现倒置A/A/O工艺、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改良A/A/O工艺等。
上述每种处理工艺各有特点,在国内外均有很多工程案例,从处理效果上看,以上工艺系列均可满足处理要求,但每种工艺均有侧重,在基建投资、运行成本、占地、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到工程应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处理重点的针对性,对污水水质水量的适应性,运行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市政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合理布置生物反应池的各个功能区域以及池行优化设计,可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变化以及出水水质要求灵活调整生物反应池的运行模式及处理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中,该方法使用的生物反应池包含两个镜像布置的、结构相同的反应池;每个反应池均包含好氧区,以及由若干格厌/缺氧池构成的厌/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包含好氧池。
上述的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反应池,其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相邻并平行设置;所述的好氧区设置在厌/缺氧区的外侧,在所述厌/缺氧区与好氧区中间设有隔墙,隔墙的上端设置混合液回流渠道,在混合液回流渠道靠厌/缺氧区处的侧壁设置混合液流入口,在混合液流入口处设置混合液回流堰门。
上述的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厌/缺氧区为长条形,其内设有隔墙,将厌/缺氧区沿长边等分成8格方形的厌/缺氧池,每个厌/缺氧池内分别设置立式涡轮搅拌器;相邻的厌/缺氧池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过水孔,相邻隔墙上的过水孔分别靠一侧长边和另一侧长边设置,使厌/缺氧区内的水流能够以“S”形流动;所述的厌/缺氧池能够分别作为厌氧池或缺氧池使用。
上述的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厌/缺氧区,其与好氧区之间的混合液回流渠道上分别在第一格厌/缺氧池、第二格厌/缺氧池、第三格厌/缺氧池和第五格厌/缺氧池处设置调节堰门。
上述的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部设有1条进水渠道,并在进水渠道靠第一格厌/缺氧池的一端设置进水井,进水井能够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进水管道相连;所述进水渠道两侧的侧壁上,在对应每个厌/缺氧池处分别设置进水孔,进水孔处设置进水堰门;所述进水渠道在第一格厌/缺氧池、第二格厌/缺氧池、第五格厌/缺氧池以及第八格厌/缺氧池处分别设置调节堰门。
上述的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格厌/缺氧池内设有进泥孔,能够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污泥回流井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井与来自二沉池的污泥回流管道相连;在第一格厌/缺氧池与污泥回流井之间设有污泥外回流堰门。
上述的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好氧区包含两条平行的渠道,所述渠道的长度与厌/缺氧区的长度相同,在好氧区的两条渠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端设有空气管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18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