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含纤维素纤维织物衬布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5712.1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3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蒋秋冉;陈思;郭锦;邱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38 | 分类号: | D06M11/38;D06M13/402;D06M13/43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纤维素 纤维 织物 衬布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衬布的制作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型纤维素纤维织物衬布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衬布是各类服装加工的重要辅料之一,能增强服装造型立体感,提高服装的保型性。目前,国内一般采用助剂对坯布进行定型处理的方法生产服装衬布。常见的服装胶粘剂有聚氨酯类、聚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类、树脂等,绝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是价格便宜的聚丙烯酸酯类的浆料,即PAC乳胶。PAC乳胶不耐高温水洗,其大分子链段在高温水洗的条件下会断裂分解,易与衬布剥离。虽然可以加入耐水洗助剂来提高其高温水洗性,但合成PAC乳胶的单体较多,不同的单体合成出来的浆料物理性能差异较大,且PAC乳胶浆在打成成品浆后存放的时间较短,增加了生产计划难度。
为适应国际上注重并控制纺织品服装安全健康和环保问题的形势需要,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GB18401-2010《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纺织品服装中的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等指标提出了限量和定级要求,包括人体接触的辅料和附件,如衬布、钮扣、拉链等,并禁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可分解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不允许产生有危害人体健康的异常气味,对于出口的产品也需要符合Reach法规中的规定。按照环保、卫生要求,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均要符合Oeke-TexStandard100的标准及Reach法规,同时也要求产品废弃后不给消费者和环境带来危害和不良的影响。目前国内大多数生产衬布的企业环保效益并未达到相应标准,其技术难题是:胶黏剂的使用,是服装产品中甲醛等醇类气体产生的重要来源。因此,丞待开发一种无胶黏剂且易于加工处理的新型环保服装衬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型纤维素纤维织物衬布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在低温体系对含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毛羽进行部分溶解,还可选择性添加适量的低温溶解纤维素,通过纤维素的固化达到增加织物强度和硬挺度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环保型纤维素纤维织物衬布的制作方法,包括:
(1)将碱金属氢氧化物、酰胺类物质和水混合得到溶解液,预冷至5~-20℃;其中,碱金属氢氧化物含量为0.5wt.%~20.0wt.%,酰胺类物质的含量为0.5wt.%~20.0wt.%,余量为水;
(2)在5~-80℃的条件下,向步骤(1)中的溶解液中加入1wt.%~10wt.%的纤维素基材料,搅拌或者振荡,得到处理液;
(3)在5~-80℃的条件下,将纤维素纤维织物浸没在处理液中或者处理液浸轧纤维素纤维织物5~90min,清洗,烘干,得到纤维素纤维织物衬布。
所述步骤(1)中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能与纤维素分子间羟基的氢键结合的酰胺成分为尿素、硫脲、乙酰胺、己内酰胺、四乙基氯化铵等酰胺类物质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2)中纤维素基材料为微晶纤维素、木浆泊、落棉、落麻或秸秆屑。
所述步骤(2)中搅拌或者振荡的时间为0.5~3h。
所述步骤(3)中纤维素纤维织物的原料为棉、麻、粘胶织物和含有棉、麻或粘胶织物的混纺织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3)中浸轧处理的道数为1~10道。
所述步骤(3)中清洗为10~90℃条件下使用水、酒精或丙酮进行清洗。
所述步骤(3)中烘干温度为40~80℃,时间为0.5~3h。
本发明的所涉及的织物可为棉、麻、粘胶等纤维素织物或含有该类纤维的混纺织物。
本发明中的将采用低温碱金属氧化物与酰胺类物质水溶液,溶解纤维素,通过溶解织物自身纤维素毛羽或者添加溶解的纤维素材料,替代制作衬布的胶粘剂,将纤维素固着于织物,使织物强度和紧度增加。
本发明将纤维素织物浸没在可溶解纤维素的碱、有效破坏聚多糖分子间氢键成分(尿素、硫脲、乙酰胺、己内酰四乙基氯化铵)、水混合多配比溶液系统内,在低温下进行处理,织物部分溶解的毛羽以及溶解的纤维素固化,使织物结构经纬密增加15~35%,断裂强度增加10~30%,织物弹性回复角减小15~45%。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溶解纤维素的粘附过程为物理过程,未发生化学反应,所用的溶解液和洗液可回收,使用过的溶解液在升温过程中可以脱去纤维素,重新配比实现溶解液的反复使用,最终实现环保处理;
(2)本发明中固化纤维素于织物中纤维素纤维的成分相同,结合较好,不易脱落;
(3)本发明涉及的原料价格便宜,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5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