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口炎清制剂抗炎药效组方配伍关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4816.9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9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苏薇薇;李楚源;郑艳芳;黄琳;刘宏;任理;彭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 |
代理公司: |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黄开艳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口炎 其他 中药 复方 配伍 关系 筛选 最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研究口炎清制剂或其他中药方剂配伍配伍关系,筛选最佳组方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治病注重辨证论治,方剂配伍则注重君臣佐使,通过多味中药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对机体失衡状态的修正。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中药复杂体系来说,传统的“君臣佐使”理论,尚未被西方医学界接受。国内外通过药效实验科学解释中药组方配伍规律,尚处于发轫阶段。用量化的指标来研究“君臣佐使”理论,是实现方剂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贺丰等选取张仲景《伤寒论》明方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材组成),以伪麻黄碱(PE)为指标,研究了不同配伍的麻黄汤给药后人体内PE的血药浓度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臣药桂枝、佐药杏仁、使药甘草对PE药代学参数具有显著影响,且三者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从而明确了麻黄汤方剂中臣佐使药在方中的地位和作用。该组方规律研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麻黄汤中方中麻黄的君药地位缺乏研究数据支持,仍然凭借经验确定;(2)只研究了麻黄中的单一效应成分,不能完全代表其余三味药材与麻黄药材间的相互作用;(3)无法具体阐述各味药材对处方整体药效贡献的主次关系,以及各味药材各自药效间的相互作用,科学筛选确证最佳组方配伍关系。
口炎清颗粒由山银花、玄参、麦冬、天冬、甘草5味药材组成,可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临床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腔炎症疾病,收录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是6个治疗咽喉、口腔病的国家基本用药之一。目前,基于药效实验研究口炎清颗粒的组方规律,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发明首次采用在体动物药效与原料药材含量相关联的方法,明确了口炎清颗粒中各味药材的药效贡献及其主次关系,揭示了其君臣佐使的组方规律,筛选并确证了其原有组方配伍为最佳,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研究复方中药组方配伍规律用于筛选确证最佳中药配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复方中药组方,以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变量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构建具有各组分不同投料比例的差异样品;
(2)通过药效学研究获得各差异样品的药效数据;
(3)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各差异样品各组分含量与药效间的关联性,明确各组分对药效贡献及其主次关系,从而确定其组方配伍规律,筛选最优的配伍关系。
该方法可于筛选和确证口炎清制剂抗炎药效组方配伍关系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口炎清制剂的组方配比的约束下,以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构建具有各组分不同投料比例,符合统计要求的若干差异样品;
(2)构建与口炎清制剂药效对应的体外炎症模型,进行差异样品药效学实验,检测其对促炎因子TNF-α、IL-8、IL-6和IL-1β的影响,获得相关药效数据;
(3)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差异样品组分含量与药效间的关联性,明确各组分对药效作用及其主次关系,筛选最优的配伍关系。
所述的差异样品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口炎清颗粒标准生产工艺制备成浸膏待用。
所述的体外炎症模型构建方法为:用香烟提取物刺激人口腔黏膜角化细胞,构建急性口腔炎症模型。
所述香烟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抽取适量充分燃烧的香烟烟雾,使其完全溶于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用0.22μm滤膜过除菌,制备100%香烟烟雾提取物;所述构建急性口腔炎症模型的具体方法为:将人口腔黏膜角化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在37℃、5%CO2培养箱中孵育;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配成单个细胞悬液,接种到孔板;培养24h,待细胞长至80%密度时,以含对照标准品或供试品的无胎牛血清培养基替换原培养基,预处理30分钟后用6%的香烟提取物刺激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造模,继续孵育24小时,终止培养,用孔内上清液进行检测所述炎症因子的水平。
所述的检测促炎症因子的方法为Elisa试剂盒检测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未经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48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污控制系统
- 下一篇:水环境中双酚类物质的二级质谱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