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66795.4 申请日: 2015-10-15
公开(公告)号: CN105317407B 公开(公告)日: 2018-06-01
发明(设计)人: 高大鹏;胡永乐;叶继根;石成方;纪淑红;周新茂;黄磊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21B43/00 分类号: E21B43/00;E21B43/26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姚亮
地址: 100007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含水期 开发 地质 产能评价 分布特点 技术界限 监测资料 结果判断 流体物性 有效动用 采收率 独立表 取心井 油水井 压裂 地层 发育 生产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该开发方法包括:根据表外储层的地质、生产和取心井监测资料,明确其地质发育特征、动用状况以及水洗特征;基于上述结果判断表外储层是否满足独立开发的条件;根据表内储层以及表外储层的分布特点,以油水井钻遇的成层型独立表外储层为对象,确定表外储层的开发方式;根据压裂工艺、地层和流体物性资料,建立表外储层独立开发的产能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的技术界限,以确定的表面储层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完成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本发明的上述开发方法实现了对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的水驱有效动用,为科学的开发表外储层提供了依据,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高含水多层油藏中薄差油层有效动用的开发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

背景技术

表外储层是指长垣多层油藏中以油浸和油斑产状为主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含钙粉砂岩储层,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较差,表内储层则是与之相对的主力含油储层。

大庆长垣喇嘛甸、萨尔图和杏树岗油田(简称“喇萨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以后,以表外储层为主的薄差层已经成为水驱挖潜的主要对象,并且由于注入水低效且无效循环的加剧,表外储层剩余油潜力越发凸显。表外储层独立开发则是将有潜力的独立表外储层细分组合作为一套层系部署井网的开采方法,旨在转变常规的“细分层系,表内、表外合采”的开发思路,舍弃了相对优质的表内储层。针对特高含水期现有井网条件下未动用的低品位表外储层,采取了比细分层系、分层注水等注采结构调整方法更强化的措施来解决层间矛盾。

国内外关于改善多层油藏中薄差层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分层注水(刘合,裴晓含,罗凯,等.中国油气田开发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6):733-735.)、井网加密(胡伟,闫超,陈正涛,等.大庆油田杏六区中部油藏三次加密合理布井方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6):73-75.)、调剖堵水(熊春明,唐孝芬,等.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83-88.)和三次采油(朱友益,侯庆锋,简国庆,等.化学复合驱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1):90-96.)等。

长期以来,大庆油田的分层注水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封隔器体积和措施工艺的限制,注水井筒的分段数已经接近极限,监测的平均油层动用程度仍小于50%,对于厚度薄、物性差的表外储层很难发挥作用。大庆油田三次井网加密的重点是表外储层,但开发效果较差,如杏树岗油田特高含水期2010年部署的三次加密井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量小于1.5t、平均含水率大于85%。此外,由于受到堵剂使用数量和作用机理的双重限制,针对特高含水期多层厚油藏的深部调剖技术还不够成熟。聚合物驱、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应用广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主要是提高了主力油层的水驱波及效率,对于特低孔、特低渗、连通性差的表外储层缺乏适用性。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针对特高含水多层油藏中薄差油层有效动用的开发方法,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含水期(含水率大于85%)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该开发方法是一种与优质表内储层交互分布的低品位表外储层进行独立开发的方法,开展了表外独立开发模式、技术界限研究和矿场应用试验,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含水期(含水率大于85%)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该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表外储层的地质、生产和取心井监测资料,明确表外储层的地质发育特征、表外储层的动用状况以及表外储层的水洗特征;

基于上述结果判断所述表外储层是否满足独立开发的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67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