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7385.1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8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合;彭莘媚;阿乌拉·斯里尼瓦萨·拉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5/12 | 分类号: | C07D405/12;C07D405/14;A61K31/496;A61K31/4709;A61P31/04;A61P31/10;A61K31/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王贵君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豆素喹诺酮杂 合体 药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通式I,II,III所示的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
式中:
R1为氢、氟、氯、溴、碘、甲基、甲氧基;
R2为乙基,环丙基;
R3为氢、氯;
R4为氢、氟、氯、甲基、甲氧基;
R5为氢、氟、氯、甲基、甲氧基;
R6为氢、氟、氯、甲基、甲氧基;
R7为氢、氟、氯、甲基、甲氧基;
X为哌嗪基、氨基吡咯烷基;
n为1-17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
R1为氢、氯;
R2为乙基,环丙基;
R3为氢、氯;
R4为氢、甲基;
R5为氢;
R6为氢;
R7为氢;
X为哌嗪基、氨基吡咯烷基;
n为1、3、5。
3.权利要求1和2任一项所述的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为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种或其可药用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药用盐为盐酸盐、硝酸盐或醋酸盐。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以取代苯酚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得到氨基或羟基取代的香豆素环,再在碱性条件下与氯乙酰氯或二溴化物反应得到中间体IV、V、VI,通式如下:
R1为氢、氟、氯、溴、碘、甲基或甲氧基;R4、R5、R6、R7为氢、氟、氯、甲基或甲氧基;n为1-17的整数;
b.将中间体IV、V、VI在乙醇的碱性溶液中与喹诺酮类反应即可制得通式I,II,III所示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碱试剂为碳酸氢钠;所述中间体IV、V、VI与碱试剂的摩尔比为1∶1.2~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II,III所示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的可药用盐的制备:将通式I,II,III所示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溶于乙醇、乙醚、四氢呋喃和三氯甲烷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混合溶剂中,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盐酸水溶液、硝酸水溶液或醋酸水溶液,搅拌反应至无沉淀生成,即制得通式I,II,III所示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的盐酸盐、硝酸盐或醋酸盐。
8.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香豆素喹诺酮杂合体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痢疾志贺菌和伤寒沙门菌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真菌为产朊假丝酵母菌、黄曲霉菌、啤酒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和假丝酵母菌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738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复合纸板生产装置
- 下一篇:进料夹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