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白腐真菌粗酶液降解双酚A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9380.2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3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艳;张飞;王秀丽;马钰;李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D3/02 | 分类号: | A62D3/0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真菌 粗酶液 降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白腐真菌粗酶液降解双酚A的方法。制备白腐真菌粗酶液,加入酒石酸缓冲液,双酚A溶液,双氧水溶液和藜芦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为2.5~3,藜芦醇浓度为10mmol/L,温度保持在20~50℃条件下,反应30~50分钟,加入1.0~3.0mL甲醇终止反应,即实现利用白腐真菌粗酶液降解双酚A。本发明方法采用的是生物酶催化工艺,具有去除效率高,方便,安全无污染等突出特点;通过添加介体物质,能提高生物酶催化的反应效率,减少反应时间,从而降低酶的使用量,降低了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白腐真菌粗酶液降解双酚A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酚A(bisphenol A, BPA),化学式为C15H16O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具有“三致”效应。联合国环境署将其作为继臭氧层空洞和全球性变暖之后需要亟待治理的第三代环境问题提上日程。如何降低这种危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降解这类污染物,或者将其转化为其它无污染、危害小的化合物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近年来不断发现的物理吸附和化学降解法对环境中BPA 的去除效果良好,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物理吸附方法不涉及BPA的降解,作用简单且吸附时间短,但是由于物理吸附具有可逆性,去除的BPA 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反吸附,BPA又重新回到反应物体系之中,所以物理吸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靠的,它并没有达到真正去除的目的。化学方法降解BPA 表现出相当高的效率,在催化条件下甚至可能完全矿化BPA。但是考虑到BPA 浓度低于其他常见干扰物浓度,去除至安全范围成本高,操作复杂,另外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去除效率高、方便、安全且无污染的去除方法势在必行。
白腐真菌是一类可以引起木头腐烂分解的真菌,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降解真菌。与其它真菌不同,白腐真菌对BPA的代谢主要依赖于一系列胞外分泌的木质素降解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的作用(Asgher M,Bhatti HN,Ashraf M andLegge R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iodegradation of industrial pollutants bywhite rot fungi and their enzyme system Biodegradation. 2008,19:771-783),因此其分泌的粗酶液对双酚A降解可以表观白腐真菌本身对双酚A的降解。
在传统的分解双酚A的方法中,高浓度的双酚A运用比较多的是物理吸附方法,但吸附存在可逆性,而双酚A具有低浓度效益,在远低于其他常见干扰物浓度仍然有危害作用,故不能完全吸收较低浓度双酚A,它并不能达到真正去除危害的目的; 对于去除浓度低的双酚A常常运用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中,去除双酚A至安全范围不仅仅需求的化学试剂量大、操作步骤比较繁琐,而且容易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环境问题。
基于白腐真菌主要依赖于胞外酶来降解污染物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运用微生物——白腐真菌分解双酚A的新方法。白腐真菌生长繁殖快、培养操作较为简便。人们在生活中比较容易获得白腐真菌,成本比较低廉且绿色安全。白腐真菌分泌的胞外酶相对含量较丰富。酶促反应具有很高催化特效,绿色安全性而且对底物浓度要求范围广,可以去除低浓度物质,运用白腐真菌分解双酚A可以大大提高分解处理双酚A类物质的效果,其在催化去除含双酚A类物质的废水处理技术上具有突出优势,能达到有效地去除环境污染物修复环境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在现有技术对BPA降解过程中存在的可逆性,工作量大、成本高、步骤繁琐、准确度低等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白腐真菌粗酶液降解双酚A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
(1)制备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9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