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1700.8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夏大卫;马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1/54 | 分类号: | E05B81/54;E05B81/64;E05B77/22;E05B8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用车 系统基础芯片 门锁控制单元 解锁模块 控制线 传输复位信号 定时检测电路 门锁继电器 点火开关 复位信号 基础芯片 解锁信号 连接系统 设置参数 状态判断 状态信号 输入端 门锁 解锁 传输 输出 检测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包括:MCU通过SPI总线和RESET控制线连接系统基础芯片,系统基础芯片通过强制解锁模块连接门锁继电器输入端;SPI总线用于传输MCU对系统基础芯片的设置参数和MCU状态信号,RESET控制线用于传输复位信号,系统基础芯片具有MCU状态定时检测电路并能提供5V电源;系统基础芯片能检测MCU是否失效并提供MCU复位信号,系统基础芯片根据MCU是否失效及点火开关0N档状态判断是否输出解锁信号至强制解锁模块。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本发明的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能在乘用车MCU失效情况下能保证乘用车门锁安全解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乘用车的门锁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乘用车上采用主流的门锁控制单元(简称门控)在控制解锁、上锁或者超级锁时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控制方式。即,由门锁控制单元采集用户发出的控制信号,譬如门锁中控开关,无线钥匙信号,机械锁芯开关等,门锁控制单元内的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MCU)根据采集到的信号,通过软件进行逻辑运算后,发出驱动信号到继电器模块,由继电器模块输出电压/电流,门锁电机执行相应的上锁、解锁或者超级锁动作。
现有门锁控制单元控制方式的缺陷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缺陷:
一、所有控制功能都依赖于其核心器件MCU,如果MCU发生故障,或者其内在的软件程序出现故障(MCU失效),门控会失去对门锁电机的驱动控制。此种情况称为门锁的失效模式,在失效模式下,如果发生不能解锁的情况则存在安全隐患,譬如事故或者车辆即将进水等情况下,造成用户不能解锁离开车辆。
二、门控内的电机驱动模块(继电器)若发生机械粘滞时,如果是上锁驱动模块粘滞,则门锁电机一直被上锁方向驱动,同样会产生安全隐患,譬如事故或者车辆即将进水等情况下,造成用户不能解锁离开车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MCU失效情况下能安全解锁的乘用车的门锁控制单元。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MCU失效或乘用车门控内电机驱动模块(继电器)发生机械粘滞情况下能安全解锁的门锁控制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在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MCU失效情况下能安全解锁,包括:MCU、系统基础芯片、强制解锁模块和门锁继电器;
MCU通过SPI总线和RESET控制线连接系统基础芯片,系统基础芯片通过强制解锁模块连接门锁继电器输入端;
SPI总线用于传输MCU对系统基础芯片的设置参数和MCU状态信号,RESET控制线用于传输复位信号,使能信号线传输解锁使能信号,系统基础芯片具有MCU状态定时检测电路并能提供5V电源;
系统基础芯片能检测MCU是否失效并提供MCU复位信号,系统基础芯片根据MCU是否失效及点火开关0N档状态判断是否输出解锁信号至强制解锁模块。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在乘用车MCU失效或乘用车门控内电机驱动模块(继电器)发生机械粘滞情况下能安全解锁,其在上述第一种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还包括:一采集电路;门锁继电器两输出端连接采集电路,采集电路能检测门锁继电器输出端电平并将该电平发送至MCU,MCU将接收到的继电器输出端电平与 MCU逻辑控制指令进行比较,MCU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门锁继电器是否开锁。
进一步改进,采集电路在采集得到高电平且MCU逻辑控制指令未输出高电平时,MCU 强制同时开启门锁继电器两个输出端口,使两个输出端口等电位。
进一步改进,门锁继电器两个输出端口等电位后,关闭门锁继电器的输出,采集电路检测到低电平时断开解锁继电器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17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明胶纤维
- 下一篇:一种煤干馏中煤焦油的定量检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