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化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2014.2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0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迪;张久顺;魏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5/06 | 分类号: | C10G5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浩然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反应 方法和装置 原料油 催化裂化汽油 待生催化剂 吸附反应 苯胺 吸附 汽油 | ||
1.一种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a、将原料油与催化裂化催化剂接触并进行流化催化裂化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和待生催化剂;
b、将步骤a中所得反应产物经分离得到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重油;将步骤a中所得待生催化剂进行再生,得到的再生催化剂返回到步骤a中作为所述催化裂化催化剂使用;
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原料油先与步骤a中所得待生催化剂在流化床吸附反应器中接触进行吸附反应,并经气固分离后得到吸附后原料油和待生吸附后催化剂,再将所得吸附后原料油进行步骤a所述流化催化裂化反应,并将所得待生吸附后催化剂进行步骤b所述再生,得到所述再生催化剂;
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中催化剂床层密度为100-700千克/立方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料油为选自汽油、柴油、减压蜡油、渣油、抽提油、劣质回炼油、焦化蜡油、脱沥青油、原油和页岩油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200-500℃,剂油比为2-30,压力为0.1-0.5兆帕,接触时间为2-30秒,催化剂床层密度为200-600千克/立方米。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原料油预热至100-400℃后再进行所述吸附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含有REY分子筛、Y型分子筛、HY分子筛、USY分子筛、RE-USY分子、ZSM-5分子筛和五元环结构的高硅沸石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流化催化裂化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450-600℃,剂油比为2-30,压力为0.1-0.5兆帕,接触时间为0.5-5秒。
7.一种催化裂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催化裂化反应器(1)和催化裂化再生器(2);
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设置有原料油入口(4)、待生催化剂入口(5)、吸附后原料油出口(6)和待生吸附后催化剂出口(7),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内设置有气固分离器;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1)设置有吸附后原料油入口(8)、再生催化剂入口(9)、待生催化剂出口(10)和反应产物出口(11);所述催化裂化再生器(2)设置有待生吸附后催化剂入口(12)和再生催化剂出口(13);
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1)的待生催化剂出口(10)与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的待生催化剂入口(5)连通,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的吸附后原料油出口(6)与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1)的吸附后原料油入口(8)连通,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的待生吸附后催化剂出口(7)与所述催化裂化再生器(2)的待生吸附后催化剂入口(12)连通,所述催化裂化再生器(2)的再生催化剂出口(13)与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1)的再生催化剂入口(9)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1)与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为上下一体连接,且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1)位于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吸附反应器(3)、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1)与所述催化裂化再生器(2)为并列式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器(1)为提升管反应器和/或流化床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20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