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3797.6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2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雯;郭早阳;许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5/12;B32B37/10;B32B38/00;B32B3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孟卜娟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蚕茧 纤维 分布 梯度 层状 结构 多层 冲击 夹层玻璃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由强度不等的多层玻璃构成,且各层玻璃的纤维分布方向为各向异性,各层玻璃间为中间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不等的多层玻璃是从内而外强度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递减的规律为最内层至最外层弹性模量等间隔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玻璃为7-10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玻璃中,每层玻璃的厚度范围为0.4-0.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玻璃的纤维分布方向的各向异性为横向、纵向及45度方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玻璃间的中间膜采用PVB材料、EVA材料或PU材料,各层中间膜厚度为0.4-0.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为有机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10层玻璃采用强度不等的有机玻璃,从内层到外层依次递减,弹性模量分别为E1=90GPa,E2=87.5GPa,E3=85GPa,E4=82.5GPa,E5=80GPa,E6=77.5GPa,E7=75GPa,E8=72.5GPa,E9=70GPa,E10=67.5GPa,密度均为ρ=2500kg/m3,塑性失效应变为EFG=0.0015,厚度t=0.42mm,泊松比u=0.227。
10.一种基于蚕茧纤维分布及梯度层状结构的多层防冲击夹层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各层玻璃及中间膜层按要求顺序叠放于120℃-140℃环境中进行预热预压,由于各层玻璃较薄,为防止预压过程中玻璃被压坏,预压作用压强应小于0.9个大气压;
(2)预热预压同时,在夹层玻璃两边采用真空管抽真空,使得各层玻璃与中间膜层形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37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