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境设备与监控系统的轨道交通火灾联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7661.2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8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翁元;朱超;吴小俊;经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电南自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环境设备 监控 系统 轨道交通 火灾 联动 方法 | ||
1.一种基于环境设备与监控系统的轨道交通火灾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火灾发生源报警,将火灾状态信息通过冗余接口接入全线通信网络;所述火灾发生源分为区间火灾和车站火灾;
步骤二:中央主控系统OCC确认所述火灾发生源报警后触发火灾模式;
步骤三:当为区间火灾,判断列车是否能够驶向前方车站,若能驶向前方车站,则参照车站火灾的联动模式;若不能驶向前方车站,则列车向OCC和车站报告列车灾情和乘客疏散方向,OCC联动相关专业,并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下发内容,对火灾进行处理,同时向消防部门报警;
当为车站火灾,联动模式由FAS直接联动,BAS系统的联动控制作为备用,当FAS联动失败时由OCCBAS系统接管联动操作,当OCC与车站通信失败时则由IBP盘直连操作;
步骤四:列车在火灾结束时将复位信号反馈给中央主控系统OCC;车站火灾由FAS来的复位信号自动复位,区间火灾由列车在BASHMI上手动复位;有火灾联动的相关专业全部切换到初始设备状态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火灾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信号源报警包括手动报警和自动报警;
所述手动报警为列车控制单元或车站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系统向OCC报警;所述自动报警为当列车发生火灾时,相关专业的设备确定火灾位置并传送至OCCBAS系统;所述设备包括: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装置;
当OCC收到手动报警后立刻确认为真实报警;当OCC收到自动报警时,通过通信系统确认为真实报警;
触发火灾模式方式执行次序依次是:OCCHMI点动触发、FAS触发、IBP盘触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交通火灾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半自动联动方式:当OCC的BAS系统收到所述火灾发生源报警后,BAS系统主画面切换到列车行车线路图,在起火点通过红色闪烁火点来提醒该位置有火警发生,此时由OCC确认真实报警,OCC、FAS联动相关专业发送相关指令;OCC向BAS发送火灾报警后,BAS判断FAS火灾模式执行情况:
若在预定义时间内未接收到FAS返回的火灾模式执行成功状态,BAS弹出提示信息,确认FAS联动失败后手动启动相关的火灾联动功能;
OCC的BAS联动的相关专业包括BAS、PIS、CCTV、IBP;BAS系统发送火灾模式给FAS专业后,由FAS专业联动PA、ACS、PSD、AFC专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火灾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自动联动方式、手动联动方式,根据所述火灾发生源的不同选则各联动方式之一为主要联动方式,主要联动方式在联动过程中还接受其他联动方式的实时监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轨道交通火灾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生区间火灾时,联动相关专业包括:OCC通过BAS系统向各个通风排烟设备发送火灾相关信息;OCC通过PIS系统向乘客发送火灾相关信息;OCC通过CCTV控制车站相关摄像机,对准事故现场和乘客疏散通道,在大屏幕上推出视频实时监控画面;ATS指挥列车按火灾位置信息进行防灾运行,区间隧道通风系统送风、排烟,同时控制烟气不向相邻隧道扩散的运行模式;OCC将现场的火灾信号、列车的具体位置以及相关工作站弹出的火灾报警区域平面图等信息传递给站内工作人员;
在每个车站控制室设置紧急控制盘,当OCCBAS系统与火灾报警区间相邻车站通信失败时,由各车站通过IBP紧急按钮启停相关专业。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火灾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灾运行机制为:区间隧道有车时,立即退回后方车站;非事故隧道暂停运营,若区间隧道有车时,其时速不超过10~15km/h;若在乘客疏散过程中需要采用救援列车时,其列车行驶速度不大于10~15km/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电南自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电南自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76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间温度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ABB机器人与CNC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