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压小型化发动机双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1037.X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5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栋;陈强;曹维维;李玉森;李海亮;翟晓红;殷红敏;翁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7/16;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小型化 发动机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增压小型化发动机双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各国政府对发动机的油耗颁布越来越严苛标准,比如规定在2020年要求汽车主机厂持续降低油耗到5.0L/100km;节油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的发展趋势,而节油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发动机的增压小型化+混合动力技术。
为了响应当地政府的规定,必须找到一种更加创新的发动机匹配系统来完成这一目标。因为在不损失动力性的前提下,想把油耗在目前的基础上下降30%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提出在发动机上面采用混合动力系统+电子增压,通过弱混及发动机增压小型化,以此来达到降低油耗的要求。由于整套系统匹配极其复杂,相对应的整车冷却系统设计也趋于复杂。
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工作时,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除了做功,热辐射及传导经废气带走外,其余热量均需由冷却系统来进行冷却。在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整个冷却循环分为两种,即节温器关闭状态下的小循环和节温器开启状态下的大循环。节温器关闭状态,此时发动机处于刚启动工作状态,水温还没有升上来,此时节温器关闭,使得冷却水不通过散热器,有利于快速提高水温,使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状态,随着水温逐渐升高,节温器内的腊包受热膨胀,节温器逐渐打开,连通散热器的回路打开,进而进入大循环状态。
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大循环状态下,仅有一条主回路,随着发动机节油技术的不断推广,发动机上集成的零部件数量逐渐增多,如中冷器、BSG、电子增压器等,这些新的集成的零部件,同样需要进行冷却,但是,其所需要的冷却温度、流量以及控制逻辑与发动机缸体、缸盖截然不同;因此,传统的冷却控制回路已经不能满足新技术的应用。
另外,传统的机械式节温器响应缓慢,开启、关闭均由发动机的水温决定,不利于发动机的暖机以及水温的快速冷却。
现有技术提出,对中冷器、BSG及电子增压器采用风冷技术,但是风冷对空间要求高,对整个发动机舱的布置有较高要求,布置难度大,热害计算复杂,热平衡风险大,一般需要反复改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另外整车使用环境多变,使得风冷系统很难满足多种使用环境各工况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发动机冷却系统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部件之间冷却液循环的流向问题,解决中冷器、BSG、电子增压器、涡轮增压器、机油冷却器的冷却问题,并且能够解决BSG及涡轮增压器停机后延迟冷却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增压小型化发动机双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
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膨胀水箱、高温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水套、第一水泵、电子节温器、机油冷却器及暖风;
所述膨胀水箱与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套及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入水口及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副阀门;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套的第一出水口分别连接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入水口及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副阀门;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套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暖风的入水口;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电子节温器的主阀门连接;所述电子节温器的主阀门及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副阀门均与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二入水口连接;所述暖风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三入水口连接;
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所述膨胀水箱、低温散热器、涡轮增压器、电子增压器、第二水泵、中冷器及BSG;
所述膨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BSG的入水口及所述中冷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中冷器的出水口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BSG的出水口与所述电子增压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电子增压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出水口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入水口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入水口连接;
在所述膨胀水箱与所述高温散热器及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套之间连接有第一排气管路;在所述膨胀水箱与所述低温散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二排气管路。
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大循环冷却流路和小循环冷却流路;
所述大循环冷却流路包括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
所述第一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水泵、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套、所述高温散热器、所述电子节温器主阀门后通过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二入水口返回到所述第一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10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下一篇:用于内燃机的废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