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2,4-二氟-α,α-二(1氢-1,2,4-三唑-1-基甲基)苯甲醇磷酸二苄酯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2273.3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7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春;袁小红;章有国;李强;黄毅;郑仁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6518 | 分类号: | C07F9/6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甲基 甲醇 磷酸 二苄酯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中间体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菌引起的疾病分为浅表性感染和深部感染。浅表性真菌感染在世界许多地区极为普遍,属于传播性的常见多发病,约占真菌感染发生率的90%左右。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虽然很低,但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上升趋势。深部真菌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常常是医院感染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四类,分别为多烯类包括两性霉素类和脂类制剂;咪唑类常用的有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及伊曲康唑;嘧啶类常用的有氟胞嘧啶;棘白菌素类目前已上市的有卡泊芬净。氟康唑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念珠菌和隐性球菌病。氟康唑与真菌细胞膜上细胞色素P450的铁原子结合而导致真菌死亡,是水溶性抗真菌药,半衰期长达30h,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既可口服又可静脉给药,临床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轻。
氟康唑注射液的规格为(1)50mL:100mg(2)100mL:200mg,为大输液,其生产成本较比小水针高。氟康唑注射液为静脉滴液,其使用费时,给患者带来不便。氟康唑在水中微溶,溶解度约为2mg/mL,如制成5mL:200mg小水针,必须提高溶解度约20倍,这在实际生产中较难实现。福司氟康唑通过结构修饰增加溶解度,由辉瑞公司开发并于2003年于日本上市。福司氟康唑为氟康唑的单磷酸酯,在体内经水解生成氟康唑而起效,其5mL的水针就相当于氟康唑注射液200mL,极大的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福司氟康唑的常见合成工艺已在专利及文章(OrganicProcessResearch&Development2002,6,109-112)中报道,如图1所示,通过中间体2,4-二氟-α,α-二(1氢-1,2,4-三唑-1-基甲基)苯甲醇磷酸二苄酯还原得到,该中间体的合成为关键步骤。醇的磷酸二苄酯的合成,文献报道有较多方法,但对氟康唑来说,因为位阻及反应活性的关系,只有采用的方法能较好地实现工业化生产,但按原方法制备,反应过程需加入3倍当量的吡啶,且收率较低(文献报道为60%左右,且很难重复出来),后处理麻烦,使得成本较高。2013年,Prabhu等(Org.Lett.,2013,15(23),6062–6065)利用磷酸二酯与亲核试剂在碘催化的情况下得到磷酸化产物。但应用该方法合成中间体2,4-二氟-α,α-二(1氢-1,2,4-三唑-1-基甲基)苯甲醇磷酸二苄酯时,所需用的磷酸二苄酯试剂成本较高,不适合工业生产,因此,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采用一锅合成的方法,首先利用低温条件下反应、氧化后得到磷酸二酯,再在碘催化条件下得到产物,建立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提高该中间体的收率到80%,并减少了1个当量有机碱的使用,简化了后处理程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实现的:
本发明2,4-二氟-α,α-二(1氢-1,2,4-三唑-1-基甲基)苯甲醇磷酸二苄酯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容器中2-5体积份(mL)溶剂二氯甲烷和2当量份的吡啶冷却至-10℃,加入1倍当量的三氯化磷。然后,滴加溶有1当量份氟康唑的1-2体积份二氯甲烷溶液,在-10℃反应1h,加入0.01当量份的碘,滴加0.5倍当量的苄醇,1h后继续滴加剩余的0.5倍当量苄醇,-10℃反应2h。加入2倍当量双氧水,自然升温至室温左右反应10h,停止反应;
2.浓缩溶剂,利用溶剂(乙酸乙酯/石油醚)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
上述发明所述当量份与体积份的关系为:mmol/mL。催化量碘的量可为0.01-0.1当量比,优选为0.01当量比。而总的溶剂体积如果减少10%以上则收率也会降低。本发明对原有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加料顺序及催化剂的添加,提高了合成收率,研究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对加料顺序的改变和催化剂的添加是影响收率的必要条件。
下述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2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阀打孔固定架
- 下一篇:全自动背光源前端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