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0119.0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4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063009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鲜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鲜剂,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葡萄的专用的可食用保鲜剂。
背景技术
葡萄为浆果类水果,是我国四大水果之一,70%以上用于鲜食。葡萄汁多味美,含糖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及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营养丰富。此外,葡萄籽还富含多酚类营养物质,其抗衰老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是维生素C的25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疗价值,因此葡萄被称为“水晶明珠”,葡萄汁被称为“植物奶”。
玫瑰香葡萄,也叫麝香葡萄,亚欧种,属中晚熟品种,是世界上著名的鲜食、酿酒、制汁的兼用品种,十九世纪末引入我国,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品种之一,各主要葡萄产地均有种植,以华北地区特别是冀东天津产区的玫瑰香葡萄最为著名。玫瑰香葡萄每年中秋之际成熟,成熟后果粒紫中带黑,果粒入口有一种玫瑰的沁香,甜而不腻,其含糖度高达20度,是深受喜爱的多用途葡萄栽培品种。
葡萄是浆果类中最不耐贮藏的水果之一,采收后置常温下容易失水、脱粒、腐烂变质,尤其是采后贮藏等遭受微生物的病害,如灰霉病、黑腐病等造成的腐烂,大大降低了葡萄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给广大生产者和销售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采用的保鲜方法有:低温冷藏、贮前杀菌、气调保鲜、辐射保鲜和热处理等,但其操作复杂,难以控制;也有使用化学防腐剂保鲜的,如氯气、扑海因(异菌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来特、仲丁胺、二氧化硫等,虽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但其残留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其后期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目前保鲜剂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SO2、ClO2之类的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纯化学保鲜方法,一类是以聚氨基酸、海藻酸钠、抗坏血酸、山梨酸、酒石酸等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保鲜方法。前者保鲜剂配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并且有效成分也具有较大的危害性。SO2为酸性气体,不但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而且会使果实在储存过程中发生褪色现象,使营养成分损失,甚至能够腐蚀储存、运输设备。ClO2虽然被公认为安全有效的保鲜物质,但是其具有保鲜效果是指在气体状态,而在11℃以下便会液化,液态的ClO2在湿冷的条件下较稳定,但遇光、氧气易分解成有害气体,甚至发生爆炸,并且ClO2的保鲜作用是依靠其强大的杀菌性质,但葡萄腐败不但有霉菌、真菌的作用,其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引起的水分缺失、内含物减少等也是葡萄丧失食用价值甚至发生腐败的重要原因,而ClO2并不能抑制葡萄的呼吸作用,不能影响葡萄采后的生理变化。因此,使用ClO2作为主要有效成分保鲜葡萄的方法具有无法弥补的缺陷。后者保鲜剂配方使用常见的能被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是葡萄保鲜剂初步实现了无毒环保。但这些配方有的使用了完全不能食用或者不能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有的保鲜剂本身就含有霉菌、真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有的保鲜剂生产和使用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弥补以上两大类葡萄保鲜剂对人体、环境有毒有害,使用条件严格,成本较高,无法实现易清洗无残留的缺点,以同时兼具抑菌和抑制呼吸作用双重特点的大分子化合物壳聚糖为核心保鲜成分,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制成真正绿色环保易清洗无残留的葡萄可食用的保鲜剂。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保鲜剂为壳聚糖和食品级维生素C的水溶液,其中所述壳聚糖为脱乙酰度为90—95%的食用级壳聚糖,壳聚糖由数均分子量1万的壳聚糖、数均分子量3万的壳聚糖和数均分子量15万的壳聚糖组成;在水溶液中,食品级维生素C的质量百分数为2%~5%,数均分子量1万的壳聚糖的质量百分数为0.1%~0.6%,数均分子量3万的壳聚糖的质量百分数为0.2~0.6%,数均分子量15万的壳聚糖的质量百分数为0.1~0.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维生素C的质量百分数为3%~4%,数均分子量1万的壳聚糖的质量百分数为0.3%~0.5%,数均分子量3万的壳聚糖的质量百分数为0.3~0.5%,数均分子量15万的壳聚糖的质量百分数为0.14~0.27%。
在进行制备时,采用下述两种方式之一进行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0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NPTA技术的网络协议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新型物流保鲜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