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车辆的旁路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5690.1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3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程张良;丹尼尔·瑞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16 | 分类号: | F15B13/16;F15B20/00;B66F9/22;E02F9/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叶碎银 |
地址: | 361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车辆 旁路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卸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的旁路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车辆的发动机选型后,有些发动机在低转速时驱动力不够,实际上是低转 速超载,这容易发动机爆震或熄火的情况,且发动机爆震时会引起整车出现难以接受的震动 现象,大大降低了驾驶员乘坐的舒适性。
中国专利号为201420587007.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发动机低转速熄火的控 制装置,其虽然能够防止发动机低转速时熄火,但其采用控制器、先导安全开关、安全阀、 比例阀、转速传感器等部件构成的控制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控制繁琐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的旁路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其不仅解决了工程车辆的发 动机低转速时出现或发动机熄火等问题,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车辆的旁路卸荷装置,它包括:
第一控制阀,其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及反馈端口,并能根据其进油口及反馈端口之间 的液压差变化控制其进油口与出油口连通与否;
溢流阀,其溢流压力设为小于或等于工程车辆的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时的过载压力;
控制部件,其用于使第一控制阀的进油口压力小于其反馈端口的压力,或用于在工程 车辆的工作油路的流量增加到大于预设值时,使第一控制阀的进油口压力小于其反馈端口的 压力;
第一控制阀的进油口和反馈端口分别连通工程车辆的工作油路,第二控制阀的出油口 连通溢流阀的进油口,溢流阀的出油口连通工程车辆的油箱,在工程车辆的发动机处于低转 速时,工程车辆的工作油路的液压油经过开启的第一控制阀流向溢流阀。
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件为第二控制阀,其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能通过限流使 其出油口压力小于其进油口压力;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进油口通过该第二控制阀连通工程车辆 的工作油路。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为止通阀。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节流阀。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反馈端口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油口采用三通接头配 合油管接通工程车辆的工作油路。
一种工程车辆的旁路卸荷方法,在工程车辆的工作油路与油箱之间连接第一控制阀和 溢流阀,并将溢流阀的溢流压力设为小于或等于工程车辆的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时的过载压 力,在工程车辆的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时,工程车辆的工作油路的液压油经过开启的第一控制 阀流向溢流阀,在工程车辆的发动机的转速增加到大于预设值时,第一控制阀根据工程车辆 的工作油路的流量增加而关闭。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及反馈端口,并能根据其进油口及 反馈端口之间的液压差变化控制其进油口与出油口连通与否;还提供一控制部件,其用于使 第一控制阀的进油口压力小于其反馈端口的压力,或用于在工程车辆的工作油路的流量增加 到大于预设值时,使第一控制阀的进油口压力小于其反馈端口的压力。
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件为第二控制阀,其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能通过限流使 其出油口压力小于其进油口压力;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进油口通过该第二控制阀连通工程车辆 的工作油路。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为止通阀。
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节流阀。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第一控制阀配合溢流阀能够在工程车辆的发动机处于低转速,且工程车辆 的液压系统产生的压力大于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时的过载压力时,对工程车辆的工作油路进行 卸荷,避免工程车辆的发动机低转速工作时出现爆震甚至熄火的现象,从中消除了因发动机 低转速时爆震产生的驾驶员舒适性降低的现象;
2、本发明的零部件少(包括第一控制阀、溢流阀和控制部件),且控制部件优选采用 第二控制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方便等特点;
3、本发明的第一控制阀优选采用止通阀,第二控制阀优选采用节流阀,进一步降低了 生产成本,且控制更为简单、直接。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工程车辆的旁路 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未经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端具有缓冲装置的作动筒
- 下一篇:人造板切割自动送料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