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酸碱腐蚀环保绿色型润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5866.3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5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储友双;赵伟;李纪委;杨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0 | 分类号: | C10M169/00;C10M169/02;C10M125/24;C10N30/06;C10N30/12;C10N50/10;C10N40/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酸 腐蚀 环保 绿色 润滑脂 组合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酸碱腐蚀环保绿色型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是按组合物的总重量100%计,
组分和含量如下:
(1)高碱值合成磺酸钙20-30%;
(2)转化促进剂0.1-2%;
(3)冰醋酸0.1-3%;
(4)脂肪酸1-4%;
(5)磷酸0.1-4%;
(6)氢氧化钙1-3%;
(7)添加剂1.5-7.5%;
(8)合成基础油余量;
上述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总碱值为360-425mgKOH/g;高碱值合成磺酸钙中烷基苯磺酸碳数分布为C13-C40的混合物,要求碳数为C15-C25的烷基苯磺酸含量占烷基苯磺酸总含量60-80%;
上述合成基础油是指高粘度聚a烯烃油、高粘度酯类油、高粘度聚丁烯;高粘度聚a烯烃油为PAO40、PAO100中的一种或者混合物;高粘度酯类油为偏苯三酸酯、复酯中的一种或者混合物;高粘度聚丁烯粘度要求100℃运动粘度为2000-5000mm2/s,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6000;
上述添加剂,按照组合物的总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a)芳胺类和/或酚类抗氧化剂0.5-1.5%;(b)离子交换剂0.5-5.0%;(c)磷酸酯类抗磨剂0.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基础油由高粘度聚a烯烃油和高粘度酯类油或者高粘度聚丁烯复配调和得到,其中高粘度聚a烯烃油的质量分数在50-80%;调和后基础油的倾点不高于-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二苯胺衍生物或酚类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的一种或两种,两种可同时使用,可按任意比例混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离子交换剂为羟基磷灰石钙,羟基磷灰石钙的粒径要求1-100nm,纯度大于95%,重金属含量小于50pp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抗磨剂为磷酸酯类的一种或两种,两种同时使用,可按任意比例混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转化促进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丙二醇、正丁醇、己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7.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酸碱腐蚀环保绿色型润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加入占组合物总重20-30%的总碱值为360-425mgKOH/g高碱值合成磺酸钙和占组合物总重20-30%的高粘度聚a烯烃油和占润滑脂总重10-20%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升温至75-95℃;
(2)加入占组合物总重为0.1-3%的冰醋酸,冰醋酸需预先用2-3倍水进行稀释,水的重量不计入总重量,搅拌三到十分钟后加入占组合物总重为0.1-2%的转化促进剂,搅拌,控温在75-95℃下恒温1-2小时,恒温结束后取1-2g样品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当红外谱图显示原料中无定型碳酸钙特征吸收峰862-865cm-1峰位置消失,而在880-885cm-1峰位出现较强尖吸收峰则表明碳酸钙由无定型晶型完全转换为方解石晶型,此时表明实验成功且产品合格,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否则实验过程为失败过程,需重新实验;
(3)红外谱图显示产品合格后控温至90-100℃,加入占组合物为1-3%的氢氧化钙搅拌30-60分钟后加入占组合物为0.1-4%的磷酸,氢氧化钙预先用1-3倍水稀释,磷酸预先用3-8倍水稀释,水的重量不计入总重量,控温、搅拌30-60分钟;
(4)控温至95-105℃,搅拌加入占组合物总重为1-4%的脂肪酸,保持30-90分钟;
(5)升温至120-140℃,保持20-30分钟,继续升温至150-200℃恒温10-15min,加入0-60%的高粘度酯类油和/或者高粘度聚丁烯;
(6)温度降至150℃以下时加入占组合物总重为1.5-7.5%的添加剂,每加入一种添加剂后搅拌15-45min,最后调入余量基础油调稠至规定牌号的锥入度,灌装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8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