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酸碱腐蚀环保绿色型润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5866.3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5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储友双;赵伟;李纪委;杨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0 | 分类号: | C10M169/00;C10M169/02;C10M125/24;C10N30/06;C10N30/12;C10N50/10;C10N40/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酸 腐蚀 环保 绿色 润滑脂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酸碱腐蚀环保绿色型润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包括高碱值合成磺酸钙20‑30%、转化促进剂0.1‑2%、冰醋酸0.1‑3%、脂肪酸1‑4%、磷酸0.1‑4%、氢氧化钙1‑3%、添加剂1.5‑7.5%和高粘度合成基础油。通过在润滑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酸溶液或者碱溶液再次进行性能测试,高碱值合成磺酸钙制得的润滑脂具有更好的抗水性、耐腐蚀性能、耐剪切性和极压抗磨性;由于采用高粘度合成基础油以及磺酸钙稠化剂的特性,润滑脂在被浸入酸或者碱溶液时并未出现乳化变稀的现象,具有良好粘附性能。由于添加强离子交换剂羟基磷灰石钙,该分子中钙离子可以置换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等,表现出很好的环保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个世纪80年代,Ron Muir(U.S.Patent 4560489,Dec 24,1985)等采用高碱值磺酸钙溶液在转化剂作用下将其从牛顿体转化为具有触变性能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皂,再与脂肪酸钙皂和无机钙盐复合作为稠化剂,稠化基础油所生成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润滑脂,研制出了复合磺酸钙基脂,降低皂分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改善了磺酸钙基润滑脂的低温泵送性,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诞生,使得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所用原料高碱值磺酸钙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观为深棕红色粘稠液体。目前该产品具有很高的碱值,总碱值(TBN)大约为300-400mgKOH/g,所以在油品中具有优异的酸中和能力。以此原料加上先进的转化技术制成的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极压抗磨性、抗水性以及优异的防锈性、密封、抗漏失、抗烧结等多种性能。该类型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的热轧轧机轴承、连铸机扇形段轴承等高温、高湿、高负荷的设备。
虽然复合磺酸钙在钢铁行业的热轧轧机轴承、连铸机扇形段轴承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适用于类似在冷轧厂酸或碱清洗段辊子轴承及带冷却水的炉辊轴承这种具有酸溶液或者碱溶液及蒸汽工况条件下的耐腐蚀专用润滑脂开发较少。US5439602重点介绍了通过高碱值磺酸钙和酸的反应,并加入抗氧剂,制备高碱值磺酸盐,起到对金属的防锈作用,但未能起到抗腐蚀作用。WO2013066955专利介绍了磺酸钙润滑脂制备所需组分高碱值磺酸钙、羟基磷灰石钙、基础油、转化剂和复合酸,由于磷灰石钙的加入有效降低了润滑脂皂份和提升了润滑脂高温性能如滴点等,但是羟基磷灰石钙的加入是起到替代氢氧化钙的作用,该专利并没有说明具有环保方面的功效。本专利通过将该油脂提供给某钢厂冷轧厂连退段酸洗轧机部位试用后,通过油液分析仪检测用后油脂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之前所用油脂含量要高,而在润滑部位的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较之前所用油脂含量要相对低一些,所以由此可以见得通过羟基磷灰石的加入减少的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环保的作用。目前市售耐腐蚀润滑脂为完全惰性的氟脂,但是氟脂价格极其昂贵,并且并未规模化生产,所以开发一款耐酸碱腐蚀这种特殊工况润滑要求的润滑脂及其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酸、碱溶液或者酸碱蒸汽环境下操作的滚动、滑动轴承部位的润滑脂产品,该润滑脂产品在被浸入低于10%含量的酸性或者碱性溶液后(酸溶液或者碱溶液自身质量分数低于10%),主要性能指标满足润滑部位的润滑要求。并通过添加羟基磷灰石这种强离子交换剂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害金属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含量,大大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并起到保护环境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如下:
一种耐酸碱腐蚀环保绿色型润滑脂组合物,按组合物的总重量100%计,组分和含量如下:
(1)高碱值合成磺酸钙20-30%;
(2)转化促进剂0.1-2%;
(3)冰醋酸0.1-3%;
(4)脂肪酸1-4%;
(5)磷酸0.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8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