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冲调型川味火锅底料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2205.9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5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刘元福;刘晓丽;刘芳芳;李玉锋;刘元禄;刘思;赵红宇;徐炜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四川友联味业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00 | 分类号: | A23L27/00;A23L27/10;A23L23/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冲调型川味 火锅 制作方法 | ||
1.一种即食冲调型川味火锅底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包和调味包的制备,其中,基础包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将鸡骨架、牦牛骨粉、生姜、白糖、食盐与水按照固液质量比1:5-10混合,并煮沸,去掉浮沫后用小火熬煮2-4小时,随后去掉鸡骨架和生姜,将剩余部分进行浓缩,浓缩后包装得到基础包;
所述调味包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将郫县豆瓣和太和豆豉混匀后剁成浆状混合物待用;
步骤B2:将所述浆状混合物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抽提,得到固态成分和液体成分;将提取后的液体成分回收乙醇和水,直至水分含量低于体积分数25%;
步骤B3:将菜籽油放于炒锅中,在达到油温的炒锅中加入所述固态成分,按照固液比1:3-5进行炒制,5-15min物料排除水分炒出香味后小火炒制5-10分钟,直至锅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8%,随后用100目的滤网过滤实现固液分离,留下液态成分备用;步骤B4:将大蒜去皮,干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葱,清洗干净,沥干余水,用斩拌机剁碎成颗粒状待用;将香辛料用粉碎机粉碎待用;
步骤B5:将菜籽油放于炒锅中,在达到油温后,分别加入牛油、干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葱、料酒、鸡精、香辛料、胡椒粉,按照固液比1:1.5-2.5进行炒制,此时油面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汽散发,10~20min物料排除水分炒出香味后,小火炒制在5min内降温至150℃以下,再按比例放入呈味核苷酸、牛肉提取膏、酵母提取物、味精于炒锅中进行炒制调配,1-5min内油温降至100℃以内直至锅中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在5-8%;所述呈味核苷酸、牛肉提取膏、酵母提取物的用量为:当干辣椒的用量为20-30质量份时,呈味核苷酸的质量份为0.01份、牛肉提取膏的质量份为0.5-1份、酵母提取物的质量份为0.5-1份;
步骤B6:随后称量山梨酸钾,用80℃的温开水溶化后加入锅内,起锅,将炒制完成的调味料用100目的滤网过滤,取液态成分;
步骤B7:将步骤B3和步骤B6中的液态成分混合,并使用1000G的离心机离心3-10min,去除下层残渣,取上清包装得到调味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食冲调型川味火锅底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在对所述剩余部分进行浓缩时,浓缩倍数为原液态成分的5-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食冲调型川味火锅底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浓缩的条件为:利用减压浓缩反应釜进行浓缩,条件为温度75-85℃,真空浓缩度在80-100KPa,浓缩时间50-15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食冲调型川味火锅底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中,所述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抽提时,其抽提工艺为:以体积分数60-75%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溶剂,浆状混合物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5-8,提取时间为2-4h,提取次数为2-4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食冲调型川味火锅底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中,所述将菜籽油按照固液比1:3-5放于炒锅中后,包括:待油温达到160-220℃,然后持续1-3分钟使油面的油泡散完后,调节小火使得油温降至150-200℃,然后在达到油温的炒锅中加入所述固态成分进行炒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食冲调型川味火锅底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5中,所述将菜籽油按照固液比1:1.5-2.5放于炒锅中后,包括:待油温达到160-220℃,然后持续1-3分钟使油面的油泡散完,后继续加热至220-260℃,达到油温220-260℃后,在炒锅中分别加入牛油、大蒜、干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葱、料酒、鸡精、香辛料、胡椒粉进行炒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四川友联味业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西华大学;四川友联味业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22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