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ASIC1a与RIP1结合抑制剂的制剂及其抑制神经元死亡的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03089.2 申请日: 2015-10-26
公开(公告)号: CN105412932B 公开(公告)日: 2019-08-16
发明(设计)人: 徐天乐;王宜之;王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主分类号: A61K45/06 分类号: A61K45/06;A61K38/17;A61K31/4965;A61P25/00;C07K14/00;G01N33/68
代理公司: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代理人: 陈详;崔佳佳
地址: 200025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asic1a rip1 结合 抑制剂 制剂 及其 抑制 神经元 死亡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含ASIC1a与RIP1结合抑制剂的制剂及其抑制神经元死亡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从RIP1激活的上游寻找了RIP1的磷酸化的抑制剂,找到死亡分子通路更上游的药物干预靶点:特异的ASIC1a与RIP1的结合位点。通过抑制ASIC1a的C端片段与RIP1的结合,可以抑制了RIP1的磷酸化,进而抑制或减缓神经元死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含ASIC1a与RIP1结合抑制剂的制剂及其在抑制神经元死亡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酸化是一种普遍发生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性中风和多发性硬化)的重要病理现象,是导致神经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缺血性中风可引起脑内明显的酸化(pH降至6.0左右),当用NaHCO3处理时可以显著缩小脑的梗死面积。有趣的是,通过药理学阻断或者对ASIC1a基因水平的敲除能有类似的神经保护效果,表明了ASIC1a在酸化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关键作用。ASIC1a是属于退化蛋白/上皮钠通道家族质子门控亚群的一类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迄今为止,越来越多的细胞和动物模型的证据表明,不仅在缺血性中风中,在多发性硬化、亨廷顿舞蹈病(HD)和帕金森病(PD)等其它酸化介导神经损伤疾病中,ASIC1a也是有效分子靶点。

然而,除了ASIC1a在酸毒导致的神经元死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之外,大家对其中的机理知之甚少。长期以来,领域内普遍认为同聚体ASIC1a通道开放后,流入胞内的钙离子是造成酸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认为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钙离子通道打开引起的胞内钙离子的升高,包括NMDA受体,但ASIC1a一些内在特性与这一假设不一致。首先,同聚体ASIC1a通道存在非常明显的稳态失活性质,表现为不会持续激活。其次,相较于如NMDA受体在内的其它钙通道,ASIC1a通透钙离子的能力极为有限。因此,病理条件下持续数小时的酸刺激,而ASIC1a通道通透钙离子只发生在整个酸化过程中的前几秒,只能够引起胞内钙离子水平极小幅度的上升。这样看来,由ASIC1a通道介导的微量钙离子内流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条件下严重的神经元酸毒死亡是不符合逻辑的。近十年来,这一不合理的主流理论极大的误导了以ASIC1a作为药物靶点的开发研究。因此必须寻找能够更合理解释ASIC1a介导神经元死亡的其它机制。

根据死亡形态学表现的不同,细胞死亡可以分为凋亡和坏死,传统观点认为,细胞坏死是一种偶然的不受控制的细胞死亡形式。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 表明坏死性细胞死亡与一系列的信号传递与执行机制相关(被称为程序性坏死)。近来,丝/苏氨酸激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被鉴定为细胞程序性坏死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死亡相关激酶,RIP1特异的磷酸化是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一个关键步骤。用特异性磷酸化抑制剂Nec-1处理可以明显抑制神经元酸化引起的死亡。

程序性坏死在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如缺血性损伤及病毒感染),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大量研究中表明,死亡受体(如TNFα受体)激活后,引起的细胞死亡并不通过下游半胱天冬酶的活化。内源性的程序性坏死的抑制剂仍然是未知的。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抑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抑制神经元死亡的抑制剂。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ASIC1a抑制剂的用途,用于制备一制剂或组合物,所述制剂或组合物用于抑制RIP1的磷酸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ASIC1a抑制剂选自下组:

(i)PcTX1、amiloride(AMI)、或其组合;

(ii)特异性抑制ASIC1a的C端多肽表达和/或活性的拮抗剂;

(iii)上述(i)和(ii)的任意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拮抗剂包括MicroRNA、siRNA、shRNA、或其组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30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