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芯线供给装置以及纺纱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6967.6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泽田晴稔;秋元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H4/02 | 分类号: | D01H4/02;D01H1/115;D01H13/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刘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给 装置 以及 纺纱 机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线供给装置以及纺纱机械。芯线供给单元(51)具备:张力赋予部(70),对芯线(C)赋予张力;松弛赋予部(80),对芯线(C)赋予松弛;芯线送出单元(100),在芯线(C)的行进方向上的张力赋予部(70)以及松弛赋予部(80)的下游侧送出芯线(C);以及芯线检测装置(90),在芯线(C)的行进方向上的张力赋予部(70)的上游侧检测芯线(C)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线供给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芯线供给装置,已知有具备对芯线赋予张力的张力赋予部、对芯线赋予松弛的松弛赋予部、在芯线的行进方向上的张力赋予部以及松弛赋予部的下游侧送出芯线的芯线送出部的芯线供给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131591号公报)。这样的芯线供给装置存在具备检测芯线的状态(例如,芯线的有无等)的检测部的情况。
但是,在上述的芯线供给装置中,存在根据芯线的种类而无法高精度地检测芯线的状态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供给各个种类的芯线并且能够稳定地检测芯线的状态的芯线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芯线供给装置的纺纱机械。
本发明的芯线供给装置具备:张力赋予部,对芯线赋予张力;松弛赋予部,对芯线赋予松弛;芯线送出部,在芯线的行进方向上的张力赋予部以及松弛赋予部的下游侧送出芯线;以及检测部,在行进方向上的张力赋予部的上游侧检测芯线的状态。
在上述芯线供给装置中,当利用芯线送出部送出芯线时,利用松弛赋予部对芯线赋予松弛。由此,即便是单丝那样的细的芯线,也能够朝牵伸装置等的送出目的地可靠地送出芯线。送出至送出目的地的芯线在由张力赋予部赋予张力的状态下朝送出目的地供给。此时,当对单丝那样的细的芯线赋予高的张力时,无法高精度地检测芯线的状态的可能性高。但是,在上述芯线供给装置中,在相比由张力赋予部赋予张力的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利用检测部检测芯线的状态。由此,即便是单丝那样的细的芯线,也能够稳定地检测芯线的状态。综上,根据上述芯线供给装置,能够供给各个种类的芯线,能够稳定地检测芯线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芯线供给装置中,检测部具备具有一端敞开的槽的壳体。芯线供给装置还具备第1芯线引导件,该第1芯线引导件至少在与槽的敞开的一端相同侧的端部具有封闭部。第1芯线引导件设置于壳体。由此,能够防止芯线从检测部脱离,能够利用检测部可靠地检测芯线。
本发明的芯线供给装置还具备第2芯线引导件,该第2芯线引导件配置于第1芯线引导件的上游侧,对芯线进行引导。由此,被朝检测部引导的芯线的纱线通道稳定,能够利用检测部可靠地检测芯线。
本发明的芯线供给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芯线供给装置还具备夹持部,该夹持部在行进方向上的芯线送出部的下游侧夹持芯线。由此,当芯线的供给中断时或者结束时夹持芯线,当芯线送出时解除对芯线的夹持,由此能够朝牵伸装置等的送出目的地更加可靠地送出芯线。
在本发明的芯线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检测部是具有朝芯线投射光的投光部以及接受光的受光部的光学式传感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检测芯线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芯线供给装置中,光学式传感器配置于壳体的内表面与第1芯线引导件的板状部件的下游侧表面之间的区域。由此,例如能够防止设置有芯线供给装置的纤维工厂内的照明灯的光对光学式传感器造成影响。结果,检测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芯线。
本发明的芯线供给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芯线供给装置还具备单元基座,该单元基座支承张力赋予部、松弛赋予部、芯线送出部以及检测部。由此,能够将各部作为一个单元加以处理,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牵伸装置等的送出目的地的拆装。
本发明的芯线供给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芯线供给装置还具备卷装支承部,该卷装支承部在行进方向上的松弛赋予部以及检测部的上游侧,支承卷绕有芯线的卷装。由此,能够朝牵伸装置等的送出目的地稳定地供给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69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