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内部校正系统的诊断性试验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7482.9 | 申请日: | 200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3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旭东;C·O·奇德贝卢-埃泽;R·M·M·凯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郭广迅 |
地址: | 美国威***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内部 校正 系统 诊断 试验 试剂盒 | ||
本申请是2006年1月19日申请的PCT国际申请PCT/US2006/002252于2007年9月27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680010107.8且发明名称为“采用内部校正系统的诊断性试验试剂盒”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背景
测定中普遍采用了各种分析程序和设备,用以确定测试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分析物是否存在和/或浓度。例如,免疫测定法利用免疫系统机制,其中为响应作为有机体病原性或外源性抗原的存在而产生了抗体。这些抗体和抗原,即免疫反应物能够彼此结合,由此引起能够用来确定生物样品中特定抗原的存在或浓度的高度特异性反应机制。
有数种公知的免疫测定法,这些方法利用由可检测的成分标记的免疫反应物,从而能够对分析物进行分析检测。例如,“夹心型”测定形式一般涉及使测试样品与检测探针混合,这些探针与对分析物具有特异性的结合成员(例如抗体)缀合,从而在分析物与缀合探针之间形成配合物。然后使这些配合物与固定在检测区内的受体材料(例如抗体)相接触。分析物/探针缀合配合物与固定的受体材料之间发生结合,从而将可检测出来以指示分析物存在的“夹心”配合物定位。这项技术可用于获得定量或半定量的结果。这些夹心型测定的一些实例在Grubb等人的U.S.4,168,146和Tom等人的U.S.4,366,241中有所描述。另一种技术是“竞争型”测定。在竞争性测定中,标记探针通常是与分析物相同或类似的分子缀合。因此,标记探针与目标分析物竞争存在的受体材料。竞争性测定法通常用于检测诸如半抗原之类的分析物,每种半抗原是单价的并且仅能够结合一个抗体分子。竞争性免疫测定设备的实例在Deutsch等人的U.S.4,235,601、Liotta的U.S.4,442,204和Buechler等人的U.S.5,208,535中有所记载。
这些测定法中的许多都依赖于校正来提供有效和有意义的结果,特别是对于半定量和定量检测而言。在外部校正系统中,通常从含有一组已知量分析物的标准样品获得标准曲线,然后将从样品获得的结果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以便求出样品中分析物的存在和/或数量。外部校正方法相对容易设计和实施简便。然而,其经常受到环境和批次差异的影响,因此是不可靠的。
因而开发出一些内部校正系统来克服这些问题。例如,Selmer等人的U.S.5,387,503中记载了一种内部校正技术,其涉及混合已知体积的样品和预定量的校正分析物,并将所述混合物与固相载体相接触。所述固相载体含有能够在第一离散区域选择性地结合测试分析物的试剂和能够在第二离散区域选择性地结合校正分析物的试剂。同样将针对测试分析物的标记试剂和针对校正分析物的类似标记试剂的混合物施加于所述固相载体。通过比较分别与测试分析物和校正分析物相结合的标记试剂水平,确定样品中测试分析物的量。遗憾的是,这种内部校正技术不易结合到侧流(lateralflow)设备中,这种侧流设备涉及利用色谱法对分析物进行非均相分离。此外,其对预混合测定试剂的需要很繁琐和过于复杂,特别是对于最终使用者并非受训过的医务专家或技术人员的采样现场即时分析(point-of-care)应用而言。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准确而相对廉价、简单并易于使用的用于侧流测定的精确内部校正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测试样品中测试分析物的存在或数量的诊断性试验试剂盒(diagnostictestkit)。这种诊断性试验试剂盒包括含有多孔膜的侧流测定设备。所述多孔膜限定出检测区和校正区。第一受体材料固定在检测区内而第二受体材料固定在校正区内。除了该侧流测定设备,所述诊断性试验试剂盒还包括多种测定试剂,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设置在所述侧流测定设备上。所述测定试剂包括校正分析物、检测探针和校正探针。所述检测探针与第一特异性结合成员缀合,该第一特异性结合成员经构造以优先与测试分析物、第一受体材料或其组合相结合。所述校正探针与第二特异性结合成员缀合,该第二特异性结合成员经构造以优先与校正分析物、第二受体材料或其组合相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未经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74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