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3669.X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3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剑豪;伍煜政;许国光;容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44;A61L15/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敏性 双重 纳米 复合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对生长因子的负载
①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引发剂过硫酸铵、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混合均匀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除去未反应的化合物,干燥,得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微球;
②将步骤(1)①中制得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分散到稀盐酸水溶液中制得纳米微球悬浮液;将生长因子溶解在稀盐酸水溶液中,制得生长因子稀盐酸水溶液;
③将步骤(1)②中制得的纳米微球悬浮液和生长因子稀盐酸水溶液混合均匀,在高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微球LCST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因子负载;然后分离产物并干燥,得到负载生长因子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微球;
(2)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对药物的负载
①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引发剂过硫酸铵、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混合均匀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除去未反应的化合物,干燥,得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纳米微球;
②将步骤(2)①中制得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纳米微球分散到水中制成悬浮液,置于透析袋中,然后把透析袋置于药物水溶液中,在低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纳米微球LCST的条件下利用透析法进行药物负载,达到平衡后对产物进行干燥,得到负载药物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纳米微球;
(3)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搅拌条件下在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分别加入步骤(1)制得的负载生长因子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和步骤(2)制得的负载药物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纳米微球,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碳酸钙和葡萄糖酸内酯,混匀后进行固化反应,产物干燥后得到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②中所述的生长因子为β-转化生长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③中所述的负载生长因子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微球的生长因子负载量为10~100μg/m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②中所述的药物为双氯芬酸、地塞米松或红霉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②中所述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纳米微球的药物负载量为50~500μg/m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所述的负载生长因子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微球与海藻酸纳的质量比为(0.5~1):4;
步骤(3)中所述的负载药物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纳米微球与海藻酸纳的质量比为(0.5~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所述的海藻酸纳的羧基、碳酸钙、葡萄糖酸内酯的摩尔比为(1~5):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敏性双重给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①中所述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剂、引发剂、乳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0.1):(0.01~0.05):(0.01~0.05);
步骤(1)①中所述的聚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60~80℃,反应时间为4~24h;
步骤(2)①中所述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交联剂、引发剂、乳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0.1):(0.01~0.1):(0.01~0.05):(0.01~0.05);
步骤(2)①中所述的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4~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366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桥接缺损神经的复合修复材料及其支架
- 下一篇:活动学生座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