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控制设备和车辆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17172.5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4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天野贵士;蓝川嗣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20/40 | 分类号: | B60W20/40;B60L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设备 方法 | ||
一种车辆控制设备,其控制车辆(10),该车辆(10)包括:内燃机(ENG);发电单元(MG1、MG2),其将内燃机的发动机输出和车辆的动能中的至少一者转换成电力;以及蓄电单元(500),其存储电力。车辆控制设备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01),其被构造成控制车辆已在加速行驶与惯性行驶之间反复交替,使得车速位置在预定的速度范围之内在加速行驶中,车辆利用发动机输出加速,在惯性行驶中,车辆惯性行驶而不适用发动机输出;和第二控制单元(102),其被构造成控制发电单元,以在车辆进行惯性行驶的惯性周期期间将发动机输出和动能中的至少一者转换成电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控制设备和控制车辆的车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280363(JP 2010-280363 A)描述了一种车辆控制设备,其控制具有内燃机的车辆,该内燃机能够在运转状态与非运转状态之间切换,以进行加速惰行行驶。这里,JP 2010-280363 A中描述的加速惰行行驶时在通过在加速行驶与惰行行驶之间反复交替而在设定的车速区域中进行的行驶。在加速行驶期间,内燃机设定为允准状态,使得车辆利用从发动机输出获得并且传送到驱动轮的驱动力而驱动加速。在惰行行驶期间,内燃机设定为非运转状态,使得车辆利用惯性力惰行。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126806(JP 2013-126806 A)也引用为现有技术文献。
在JP 2010-280363 A中,对具有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进行加速惰行行驶,该电动机能够将内燃机的发动机输出转换成充电到二级电池的充电电力(即,能够发电)。
这里每当车辆进行加速惰行行驶时,电动机在加速行驶期间将发动机输出转换成充电电力。然而,依据混合动力车辆的行驶状态等,当在加速行驶期间电动机仅将发动机输出转换成充电电力时,存储在二级电池(蓄电池)中的电量可能逐渐下降。例如,当在加速行驶期间最新存储在二级电池中的电量(充电量,或者换句话说,由电动机产生并且不由配件等消耗的电量)小于在惰行行驶期间由二级电池最新放电的电量(发电量,或者换句话说,由配件等消耗的电量)时,蓄电量可能逐渐减少。当蓄电量以这种方式继续减少时,蓄电量可能过度减少。结果,车辆的燃油效率可能根据蓄电量的过度减少而劣化。
例如,当在蓄电量已经过度减少的条件下,在车辆中终止加速惰行行驶时,减少的蓄电量意味着在内燃机设定为非运转状态下的同时,混合动力车辆不能够利用电动机的输出的行驶。换句话说,混合动力车辆不能够作为所谓的电动车辆(EV)行驶。结果,相应地,燃油效率可能劣化。
例如,当在蓄电量已经过度减少的条件下,在车辆中终止加速惰行行驶时,可能需要设定内燃机处于运转状态下,仅用以增加蓄电量。结果,相应地,燃油效率可能劣化。
当在混合动力车辆中未完成加速惰行行驶时,例如,为了将内燃机从非运转状态切换到运转状态,通过利用电动机起动内燃机而将混合动力车辆从惰行行驶切换到加速行驶。然而,在蓄电量已经过度减少的状态下,可能难以利用点动力起动内燃机。因此,可能难以使混合动力车辆继续加速惰行行驶。结果,相应地,燃油效率可能劣化。
注意,与蓄电量的过度减少相对应的燃油效率的劣化不限于具有内燃机和能够发电的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并且相似地在具有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任何车辆中都可能发生。此外,与蓄电量的过度减少相对应的燃油效率的劣化不限于这样的车辆:致使其通过将内燃机在运转状态与非运转状态之间转换,而在加速行驶与惰行行驶之间反复交替,并且相似地可能不论内燃机是否在运转状态与非运转状态之间切换,在加速行驶与惰行行驶之间反复交替的任何车辆中都可能发生,在加速行驶时,车辆利用发动机输出加速,在惰行行驶时,车辆惰行而不适用发动机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设备和车辆控制方法,当通过在加速行驶与惰行行驶之间反复交替而使车辆的车速维持在预定的速度区域之内时,其产生了由于蓄电量的减少而导致的燃油效率的劣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7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软硬板的软板区剥离硬板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信道组的带宽分配方法